网上科普有关““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我国药食同源的 历史 源远流长。《黄帝内经太素》中记载:“用之充饥则谓之食,以其疗病则谓之药”。我国最早的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中列为上品的大部分是日常食物,许多食物即是药物,它们之间并无绝对的分界线,性味多平和。药食同源的物质,本质为可食用中药材,因兼具药食两用性,一般食性强于药性,多为补益药,具有调养、康复、保健作用,历来以食疗、食补和药膳等形式应用于医疗保健中。
古代医学家将中药的“四性五味”理论运用到食物之中,认为每种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使用时也应遵循“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同时注意食物和药物的配伍禁忌。
中医认为肥胖与先天体质及饮食失节、好静恶动、情志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采用补虚泻实的原则,调整脏腑气血阴阳不足,结合行气化痰、利水、消导通腑、化瘀等方法综合治疗。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用具有药食同源的中药进行预防与治疗。
一、昆布
性味咸寒,归入肝、胃、肾经。
功效:软坚散结、消痰利水。
“下气,久服瘦人。” ——《食疗本草》
含昆布素,为多糖类,有消除血脂的作用。其所含多种矿物质、微量元素等
,能减少人体摄入动物脂肪在心脏、血管、肠壁上沉积。
二、海藻
性味苦咸寒,归入肝、胃、肾经。
功效:消痰软坚、利水。
“瘦人,不可服之。” ——《食疗本草》
有降低血脂的作用。海藻所含的藻胶酸与等分子的苯丙胺制成的合剂,是一种食欲抑制剂,能减轻肥胖。
三、赤小豆
性味甘酸而平,入脾、心、小肠经。
功效:利尿消肿、解毒。
“久食瘦人。” ——《食疗本草》
“性逐津液,久食令人枯燥。”——陶弘景
含有石碱酸,可加快肠胃蠕动,促进排尿、消除水肿。对伴有水肿的肥胖患者效果尤好。
四、荷叶
性味甘涩平,入脾经。
功效:清暑化湿、升发清阳。
“荷叶服之,令人瘦劣。” ——《本草纲目》
可用鲜荷叶煮粥,或煎汤代茶饮。尤其适用于夏季减肥,或用于肥胖患者脾虚湿阻化热症和胃热湿阻。
荷叶碱能有效分解体内的脂肪,并排出体外。荷叶碱能密布在人体肠壁上,形成一层脂肪隔离膜,阻止脂肪吸收,防止脂肪堆积。
五、冬瓜
味甘淡而性寒。
功效:利尿消痰、清热解毒。
“煮食之,能炼五脏精细,欲得肥者,勿食之,为下气。欲瘦小轻健者,食之甚健人。” ——《食疗本草》
含有丙醇二酸,这种物质能够有效的抑制糖类转化成脂肪,冬瓜中的膳食纤维含量很高,可降低体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六、山楂
性味酸甘微温,入脾、胃、肝经。
功效:消食化积,行气散瘀。
“化饮食,消肉积。” ——《本草纲目》
山楂可以让脂肪快速地分解消耗,可促进身体内脂肪类食物的消化。
本文作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分泌科 主任医师 白煜
内分泌科“肥胖及代谢综合征”专家出诊表
注:
1.“专题门诊”需挂“专题号”就诊;
2. “专题门诊”由主治及以上职称医师轮流出诊。
中医药文化怎么弘扬和传播呢!?
怎样走好中医科普之路?中医专家马有度教授献身中医科普30年的感悟就是要做好“十要”:一要认识到位,感情充沛;二要传承发扬,提炼精华;三要重在实用,传授方法;四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五要讲究文采,启发兴趣;六要图文并茂,形象生动;七要典型展示,真人真事;八要区别对象,形式多样;九要衷中参西,西为中用;十要短小精悍,修改完善。这十要的核心就是,走好中医科普之路,务必提高对中医科普的认识,务必提升开展中医科普的能力。 中医科普任重道远,它的历史使命,除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外,还在于破除封建迷信,弘扬科学精神,尤其像我们这样一个由封建社会脱胎而来的国度,破除迷信,揭穿江湖游医骗子的种种欺诈伎俩和冒牌“养生专家”的误导,显得格外重要,否则拱手相让,其结果将是历史的倒退,百姓健康遭殃;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对中医养生之道和“治未病”方法有着迫切的需求;第三,中医药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走向市场,走出国门,为群众所用,必须依靠中医药科普作为中介——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中医科普的重要。因此,国医大师邓铁涛道出了一句由衷之言——“中医学呼唤科普”。 做好中医科普,首先要解决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即是把科学研究和科学普及放在同等的位置,只有这样具有两翼的科学才能腾飞。在很长一段时间,从上到下,普遍存在着一种偏见,重科研,轻科普,不仅有人认为科研是大字辈的“大内科”,科普是小字辈的“小儿科”,甚至认为只有科研上不去的人才去搞科普,更有甚者认为搞科普是不务正业,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例如在“一要”中,马有度提出:“一个真正成熟的科学家,应该有两种高水平的著作,一种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一种是高水平的科普著作。”国外研究生毕业,不少都要交两篇科学文章,一是学术论文,一是科普文章,以考核他们对所学专业的普及能力。因此,真正懂行的人称科普作家是科技队伍中的“特种兵”,是什么都能干,善于打硬仗的人。从“治未病”的角度讲,应该是当之无愧的“上工”。 那么,解决了对中医科普认识上的问题之后,然后就是如何提升中医科普能力。马有度在其后“九要”中做了十分精辟的论述,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 一是中医科普要突出实用性。例如,马有度说:“所谓‘实’,就是要符合受众的实际情况,适合受众的实际需要;所谓‘用’,就是你传授的知识和方法要适合应用,受众学了之后,拿来就能用。换句话说,读者读了你的文章,听众听了你的讲座,观众收视了你的电视节目,不仅从中学到了自己实际需要的中医药知识,而且用得上,可以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对于铺天盖地的中医药养生保健信息,群众不仅变得越来越实用,而且越来越实惠,他们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对我有用就行。所以它要求普及中医药知识时,必须切合群众养生保健实际,切合群众养生保健需求,与群众的日常生活和防病治病密切相连,他们需要什么,我们就提供什么,一定要注重实用性。 二是强调通俗性。通俗是中医药科普创作的重要方法,唯有通俗才能普及。这是因为,中医科普作品的对象非同学术论文,针对的是普通老百姓,属于外行人,所以一定要从专家的书斋里走出来,让大家都能读得懂,学得会,用得上。对此,马有度认为,中医药科普创作有两个大忌:一忌教材翻版,二忌论文搬家。要把深奥的中医药知识浅显地表达出来,必须做到通俗,才能使外行人明白,也就是常说的深入浅出。在内容上要适应读者的需求和理解能力,切忌用过多的科学术语来说教,要多用群众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知识和比喻说明道理。在结构上,说理要清楚,主次要分明,符合读者的思维规律,切忌故弄玄虚。在语言文字上,简明扼要,生动活泼,要善于用群众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来说明抽象的道理,举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例子,使读者感同身受,最容易理解,也最感兴趣。另外,中医药科普还要求区别对象,形式多样,图文并茂,形象生动。 三是讲究艺术性。科普作品,不仅姓“科”,而且姓“文”。作为传播中医药科普知识,既要通俗易懂,又要雅俗共赏,要有可读性和趣味性,这样才能吸引读者,产生巨大的艺术感染力,使其百看不厌,爱不释手,从而达到最佳普及效果。这就要求作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功底,还要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为提高趣味性,写中医药科普文章,要善于运用比喻,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联系寓言典故,成语谚语,来解说医学道理,启发人深省,可使作品增添奇异的光彩。 四是重视技巧性。中医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医药科普要善于从传统文化中去发掘金库,提炼精华,既要古为今用,又要西为中用,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中西互参,优势互补。写中医药科普文章,要短小精悍,长文章,报刊难采用,读者不喜欢,短文章,报刊常采用,读者也爱看,特别是属于“豆腐干”的千字文,大众尤其喜欢。写好千字文,马有度提出了“三精心”的要点。一要精心标题,常言道:“买书看书名,阅报看标题”。标题的锤炼,可以占到文章50%的效果,尤其是精彩的标题,可以迅速抓住读者,引起强烈的兴趣,使人们产生一读为快之感。二要精心写作,这是进行中医药科普创作的重点。他论述道:“古代文论中有‘凤头、猪肚、豹尾’之说,值得我们借鉴。意思是说文章开头要小巧、俊美,像凤头一样;中心段落要充实、丰满,像猪肚一样;最后结尾要响亮、有力,像豹尾一样。三要精心修改,初稿完成后,最关键的一步就是修改。先读给亲友听,送给专家审,自己更要反复看,修改增删。正如马有度所说:“总而言之一句话: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我们要先了解中医药文化有哪些,是什么。在我们充分了解后,我们可以开始从从开展中医药古籍普查登记着手,系统收集整理中医药典籍、出土医书、民间传承的医方医术、秘验单方等,建立综合信息数据库和珍贵古籍名录,进行整理、出版、研究和利用。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在学校申请相关社团活动,用于宣传中医药文化,开展一些活动,例如展览会、各种节会等等进行中医药文化的宣传与科普,并且可以参加一些有关中医药文化的国内外的交流活动,更加深入了解。
关于““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412-30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_1》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药食同源”防治肥胖——中医药防治肥胖病系列科普之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