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不对,先后顺序是:韩,赵,魏,楚,燕,齐。
1、秦灭韩之战
秦王嬴政在铲除了嫪毐、吕不韦两大集团势力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六国战争。首先从六国中最弱小的韩国开刀,恰巧此时韩国南阳假守腾献城投降,秦王遂任命假守腾为京师内史。
秦赵两军在肥及番吾作战中,秦军先后被歼约15万人,损失巨大,进攻受阻。但赵军亦伤亡惨重。于是秦国便按原定的中央突破,由近及远,逐个歼灭的方针,将主攻方向指向韩国。
前234年,秦攻韩,韩王安派韩非使秦,秦留下韩非,不久杀之。
秦王政十六年(前231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
2、秦灭赵之战
公元前236年(秦王政十一年),秦国乘燕国、赵国交兵,赵国后方空虚之际,以王翦为主将,分兵两路攻赵,夺赵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等十余城。
赵军守城据险,避免决战,战事呈相持局面。公元前234年(秦王政十三年),秦军攻平阳(今河北磁县东南),歼灭赵军10万,杀赵将扈辄。接着挥军北进,为赵大将军李牧大败于宜安(今河北石家庄东南)。
公元前232年(秦王政十五年),王翦改变战法,以一部兵力袭扰赵都邯郸(今邯郸市),自率主力由上党郡(郡治长子,今山西长子西南)出井陉(今河北井陉西北),企图将赵拦腰截断,因李牧预先有防备,受阻还师。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
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3、秦灭魏之战
秦王政二十一年,秦军在攻占燕都蓟、取得北方决定性胜利的同时,将主攻方向转向南方。派名将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楚北部地区(今河南南部)占领十余城。
在予以一定打击,使其不敢轻举妄动,保障了攻魏秦军的侧背安全后,即回军北上,于二十二年突然进袭魏国,包围了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
魏军依托城防工事,拼死防守。秦军强攻无效,遂引黄河、鸿沟之水灌城。三个月后,大梁城坏。魏王假出降,魏亡。
4、秦灭楚之战
秦王政二十二年(前225年),秦王嬴政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万大军,乘楚国内讧之机,分兵两路进攻楚国。
李信率一军进攻平舆(今河南平舆西北),蒙武率一军攻打寝(今河南固始县沈丘东南),均击败楚军。李信又攻鄢郢(今湖北省襄阳市襄州?疑为郢陈),再破之。于是引兵东,会师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
楚王派将军项燕率军抵抗。项燕挥军尾随秦军,追击三天三夜,乘秦军轻敌无备,发起突然袭击,大败秦军,占其两座营垒,杀死7名都尉。李信带残兵逃回。
秦王嬴政认识到楚虽已衰弱,但毕竟地广人众,仍具有一定实力,非轻易可灭。他亲赴频阳(今陕西蒲城西)王翦家,敦请其统兵出征,并按其要求调军60万归其指挥。
二十三年(前224年),王翦和蒙武率领60万大军再攻楚国。楚国征调全国兵力,命项燕率领在平舆与秦军决战。秦王在郢陈(今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县)督战。
王翦采取了坚壁自守、避免决战、养精蓄锐、伺机出击的作战方针。楚军多次挑战,终不肯出。王翦与士兵共同生活,并关心其饮食、起居,注意其劳逸结合,同时开展投石和跳远运动,以提高士兵的体力及战斗技能。楚军求战不得,日久斗志松懈,项燕只好率军东撤。
王翦抓住战机,挑选精兵在前,实施追击,在蕲(今安徽宿州东南)南大败楚军,杀死项燕(此处素有争议)。秦军乘势攻取了楚国的许多城邑。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
5、秦灭燕之战
秦破邯郸、赵公子嘉逃代后,秦军兵临易水(今河北易县南)(参见秦灭赵之战)。燕国统治集团一片惊惶。鞠武主张西与代联合,南与齐、楚结盟,北与匈奴结好,共同抗秦。
燕太子丹认识到诸侯均服秦,不可能再组织合纵,而采取刺杀手段。二十年,派荆轲携带燕督亢(今河北易、涿地区)图和秦叛将樊於期首级,与副使秦舞阳勇士前往秦国诈降。荆轲向秦王献图时,用夹在图中的匕首行刺秦王,未遂;被“体解”而死。
秦王嬴政遂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
二十四年(前223年)灭楚、魏之后,秦王赵政派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燕王喜,燕亡。
6、秦灭齐之战
齐国自济西之战(前283年)受到燕军重创以来,实力一直未能恢复。秦国在远交近攻的方针下,采取一切非军事手段,争取齐国中立,以削弱六国抗秦的力量。
齐君为了自身的眼前利益,对秦亦采取结好政策,不敢支援其他五国抗秦。由于齐王建“事秦谨”,所以“王建立四—十余年不受兵”(《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齐丞相后胜为秦国重金收买,只幻想与秦联盟,既不与各国合纵抗秦,也不在本国加强战备。齐王完全听信了后胜的主张。
直到秦国攻灭了五国以后,齐王才感觉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准备抵御秦军进攻。
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
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秦歼灭六国的战争的各自名称
长平之战。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
赵国经此一战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至此秦国的统一只是时间问题(见战国历史分期)。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扩展资料:
长平之战的经过:
长平之战始于公元前262年,双方为争夺上党而发生冲突。赵国老将廉颇采取保守战法,“坚壁不出”,避其锋芒,耗其实力,这种打法尽管不好看,但是管用,保存了实力,又让敌人长期消耗,最后不了了之。
然而,此时的赵国却不耐烦了,急于寻求战机,于是,起用了军事新秀赵括。可见赵国更换主将,未必是秦国的反间计使然,说什么“独畏马服君之子赵括为将耳”,赵国君臣的头脑哪有这么简单,秦国说什么就信什么,而是他们希望年轻的军事将领能有点新意,给赵国一个惊喜。
百度百科-长平之战
秦朝五大战役
战役的名称倒是没有,楼主凑合着看吧
灭韩
前230年 前230年,秦王政派内史腾率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攻破韩国首都郑(今河南新郑),韩王安投降,韩国灭亡。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灭赵
前229——前228年 前229年,秦灭韩后第二年,秦军乘赵国遭受旱灾之际,兵分两路,南北合击赵都邯郸。前228年,破赵军,攻占邯郸,俘赵王,赵国灭亡。赵国公子嘉逃到代(今河北蔚县东北),收拾好残部自立为代王。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在攻灭燕赵残余势力,俘代王嘉。
灭魏
前225年 前225年,秦国将领王贲率兵出关中,攻占了楚国北部的十几座城,保障了攻魏秦军侧翼安全后,旋即回军北上突袭并围困住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军依托大梁的城防工事死守,秦军强攻毫无奏效,于是引黄河水灌入城内。三个月后,大梁城被水浸坏,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秦在魏国地区设立砀郡。
灭楚
前226——前223年 前226年,秦王派李信和蒙恬率20万秦军攻楚,楚将项燕率军抵抗,秦军攻下平兴(今河南汝南县东南)、寝(今河南沈丘县东南)进兵到城你(今河南宝丰县东),项燕反击,大败秦军,李信败逃。前225年,秦王命老将王翦率60万大军再次伐楚,两军在陈相遇,王翦以逸待劳,按兵不动。前224年,楚军多次挑战,秦军亦不与交战,项燕只好带兵东归,秦军趁楚国撤退之时迅速出击,并在蕲大败楚军,又强渡淮水,直抵楚都寿春(今安徽 寿县)城下。前223年,秦军乘胜追击,攻占楚都寿春,俘虏楚王负刍,楚国灭亡。秦在楚地设九江郡。项燕败退至长江以南,立昌平君为楚王。 灭掉楚国的王翦大军继续南下,造战船渡长江,消灭项燕余部和昌平君,并于前222年攻陷越国都城的会稽,俘虏分散于江南的越国王族后裔。秦在越地设会稽郡。
灭燕
前226——前222年 前228年,秦军破赵以后,王翦屯军中山故地,准备下一步攻打燕国。前227年,燕太子丹派荆轲赴秦,准备以献督亢的地图和秦国逃将樊於期的首级之名刺杀秦王,望造成秦国混乱,以解被灭亡的危险,结果阴谋败露,荆轲被杀。前226年,秦王以此为借口,派王翦率兵攻打燕国,秦军在易水大败燕军和前来支援的代军,攻陷蓟,燕王喜与太子丹率残部逃往辽东。后燕王喜杀太子丹,将其头献秦。前222年,秦将王贲进军辽东,歼灭燕军,俘虏燕王,燕国灭亡。
灭齐
前221年 秦国重金收买了齐相后胜,使齐国即不合纵抗秦,也不加强战备。齐王建听信了后胜的主张。秦国灭五国后,齐王才顿感到秦国的威胁,慌忙将军队集结到西部边境,准备抵御秦军的进攻。 前221年,秦王以齐拒绝秦使者访齐为由,命王贲率领秦军伐齐,秦军避开了齐军西部主力,由原来的燕国南部南下直奔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北)。齐军面对秦军突然从北面来攻,措手不及,土崩瓦解。齐王不战而降,齐国灭亡。秦在齐地设置齐郡和琅琊郡。
秦朝这五大关键战役,秦调动的兵力都在30万以上,每一场都关系异国的生死存亡,可谓规模宏大。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秦朝五大战役相关资料,。
?秦朝五大战役
?秦朝这五大关键战役,秦调动的兵力都在30万以上,每一场都关系异国的生死存亡,可谓规模宏大。而且,这五场战役,基本都由杀神白起、战神王翦、军神蒙恬等担纲主帅,横扫敌国千军万马,打下秦朝一片阔大疆土。
?长平之战。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战略性战役。秦昭王时期,依据范雎?近攻远交?的策略,首先攻打魏国、韩国。韩国以17座城池为代价,请求赵国出兵帮助共同抗秦。赵国在当时实力当数一数二,就答应了韩国的请求。引起了秦国不满。于是,秦出兵50万攻打赵国。当初,由于赵国还有廉颇这位大将坚守,尚能喘息,与秦军对峙了3年之久不出战,后期,赵国中了离间计,廉颇被换下,赵国的命运指望于纸上谈兵的赵括和外人田单两人身上,结果可想而知。其实,自赵王中了离间计之后,败局已定。彼时,蔺相如已老,赵奢已死,赵国无大将可用,廉颇勉强坚守 成功 ,已是大幸。最终,长平之战,赵军被秦将白起用3万骑兵截断粮道,赵军由此生乱,之后,赵军45万人被白起坑杀。赵国军队战斗力迅速瓦解,名存实亡。长平之战,秦军的胜利,加速了秦朝一统的进程。
?灭魏之战。灭魏之战是 历史 上水攻之法的?杰作?。六国最强的赵国被灭之后,就剩下综合实力比较强的楚国了。可是,灭楚途中,魏国与途中挡道,秦欲顺便取之。嬴政22年,即公元前225年,秦派了两路部队,一路由王贲攻打魏国,一路由王翦和蒙武率军攻楚。王贲攻打魏国,其实一开始是很吃力的,后来受父亲王翦指点,利用魏国国都大梁城地形上的劣势,于春季春汛时期建渠,引黄河之水水灌魏都,秦军乘虚而入,都城陷落,魏国亡。魏国粮草丰足,交通便利发达,为攻楚提供了十分有利的保障。
?灭楚之战。灭楚是秦尉缭之谋略,被秦王采纳。届时,燕、韩、赵、魏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苟延残喘。秦朝中诸多文臣武将有意取楚。秦王政命王翦、蒙武率60万大军攻楚。秦灭楚之战,其实打得非常艰辛,因为以项燕为首的项家军,也是一支彪悍之军。可在谋略和战术上,王翦更胜一筹。最终,王翦、蒙武破楚军于蕲(安徽宿州东南)南,杀死项燕。项燕死后,楚国战斗力迅速溃败,秦军势如破竹,攻破楚都城寿春,俘楚王负刍,楚亡。
?匈奴之战。秦始皇用了15年时间,歼灭六国,基本上完成了一统,然而,秦始皇帝霸气依旧,面对北方匈奴对燕、赵、秦北部边境的不断侵扰,秦王政计划北伐匈奴,彻底驱逐匈奴,赶得越远越好,以图边境安宁。秦始皇三十二年,命蒙恬率领30万精兵北伐。蒙恬不负众望,给予匈奴沉重打击,头曼单于被迫退出了阴山和贺兰山高地,北撤七百余里,数年不敢再犯。匈奴人闻听蒙恬军就害怕。取得北伐成功后,秦王转攻为守,命蒙恬修筑万里长城。只可惜,秦始皇举国之力,一边修筑阿房宫,一边修筑长城,不仅耗尽国库,也劳民伤财,民怨沸腾。
?巨鹿之战。秦楚最后一战。此战在历史上颇为著名,即使秦军与楚军的生死决战,也是项家军的复仇之战。秦末期,王翦、蒙恬一批老家被谋害,战将中只剩诸如王离、章邯、李由后辈,他们在意志力和 军事 谋略等层面,当然远不如前辈们。而在岭南平叛的赵佗在南下过程中伤亡惨重,而且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路攻下的城池据守方面,早、已应接不过来,而且兵力分散掉了。而楚国方面,战将、谋臣崛起,项羽、英布、彭越、刘邦、张良、范增等辈,君臣一心,最终击败王离、章邯主力部队,迫使20万秦军投降,不久便被项羽坑杀。巨鹿之战,秦朝失去了军事战斗力,秦朝就此迅速陨落。秦楚最后这一战,历时七个月,战线一万三千余里,遍及现在的大半个中国,战况一波三折,战后一百四十万秦军飞灰烟灭,其声势之浩大,场面之壮阔,三千年来未曾有也!巨鹿之战,天时、地利、人和,秦未曾占据一样,终亡成必然。
关于“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咎子睿]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504-64389.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咎子睿”!
希望本篇文章《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秦灭六国之战都有哪些重要战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