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摘 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国家经济领域的战略议题,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文化和旅游产业特征的发展趋势。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产业界限明晰和平等的产业地位,文化旅游的发展是两大产业融合的空间和平台。文章选取秦皇岛市为案例城市,分析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在于政府角色的发挥、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园区的创建和人才培养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战略意义 互动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9-016-02
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十二五”时期的战略议题。在“十二五”期间,两大产业的发展目标都是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产业融合发展也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在国家政策规划中有所体现。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视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的战略机遇。
一、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产业融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国民经济战略性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产业间的关联性和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产业融合创造了更高的附加值和更大的利润空间,所产生的新产品、新服务在客观上提高了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带动了产品和服务结构的升级,有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全球性金融危机将加快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新兴服务业的比重将有所上升。作为新兴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对相关产业具有较强的拉动作用,是未来经济增长新的动力之源,也为两大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日本和韩国的历史经验表明,在经济危机或萧条时期常常会成为文化产业迅速崛起、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期。{1}文化产业在欧美国家中已经成为支柱型产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2002—2008年间,全球创意产业外销额从2670亿美元成长到2008年的5920亿美元,年增长速度在2002—2008年为14%,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创意产品出口在全球市场中的比例由2002年的37%上升为2008年的43%。{2}对中国而言,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的新增长点。
同属于国民经济第三产业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是没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发展空间有限;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效益的产生往往与旅游经济的发展紧密相连,旅游是文化实现产业化,产品走向市场的有效载体和平台。旅游者是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文化产业与旅游经济的发展实践已经证明,两者互动发展具有诸多的契合点,在产品、市场、品牌、宣传营销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具有相互交叠的部分。文化产业和旅游经济发展如果能紧密结合起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都会更加明显。
二、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战略定位和互动模式
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前提是两者边界清晰的不同产业,融合的结果不是成为同一个产业,而是存在交集并相互促进的两个不同产业。承认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处于对等独立地位,而没有主次或高下之分是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一个前提。融合的结果有两种方式,一是产业边界模糊或形成新的产业,即文化旅游产业,但这一新产业的形成不会代替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二是各自保持清晰的产业边界,但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互动发展涉及两个命题:通过文化旅游所体现的文化产业带动旅游产业发展的模式和旅游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方式。这两个命题不是截然分开的,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产业融合并不是作为理论观念上的产业边界出现模糊或发生变化,而是在产业边界清晰的情况下,现实经济中出现了某一产业既定的经济活动跨产业并存的现象。{3}无论怎样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产业之间不是相互替代,不是最终成为一种产业形态,而是两者保持平等借势与优势互补。
旅游业竞争越来越重视文化内涵的竞争,旅游资源中文化因素的开发和利用使文化旅游成为一项业态类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对文化旅游的定义是本质上出于文化的动机而产生的人的运动,如游学、艺术表演和文化巡游,旅行去参加节庆或者其他活动,访问历史遗址遗迹,旅行去研究自然、民俗或艺术,以及宗教朝圣。文化旅游作为旅游的一种类型,主要着眼于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和环境,其中包括静态的博物馆、名人故居和历史遗迹等,也包括动态的以国际视野和本土风情为主题的各种艺术展览、艺术表演和艺术节等。无论是静态的文化遗产游还是动态的艺术娱乐游和文化节庆游等都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带动。文化产业开发利用旅游资源中具有鲜明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因素,赋予博物馆和文物古迹鲜明的时代特色,并与文化保护相互促进,进一步丰富旅游资源。同时,文化娱乐产业已经成为旅游业的重要支柱。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的实景山水歌舞剧《印象·刘三姐》在8年演出中共吸引了400多万观众,票房超过8亿元。美丽的山水和演艺节目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世界各地的游客纷至沓来,提高当地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丰富游客旅游文化生活。中国国内旅游演艺观众占观光游客比例为49%,2008年旅游演艺收入达到227~292亿元。{4}中国实景演出已成为中国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互动融合的一种新型经济增长模式。
尽管文化旅游已取得很大发展,但依然无法满足庞大的旅游文化市场需求。政府文化文物部门仍然没有较强的文化旅游产业意识,在中国产业体系的发展结构中,文化旅游的发展处于初级和发展的自发阶段。文化旅游生产、经营单位数量不多,竞争力不强,缺乏个性的文化产品。只有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实现在规划编制、政策支持、标准制定、市场管理、宣传推广和产品创新等方面深度融合,统筹协调,发挥市场在配置文化旅游资源中的重要作用,才能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
三、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路径选择——以秦皇岛市为例
具有丰富文化资源的旅游城市秦皇岛把发展文化强市和旅游强市作为城市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家发改委和国家旅游局把秦皇岛确定为全国首批旅游综合改革试点城市。《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秦皇岛市要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城市,形成特色滨海旅游区。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在重大项目的带动下,秦皇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互动融合是“十二五”时期的发展重点。秦皇岛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在个别领域甚至取得了二者互动融合发展的良好效果。以2009年秦皇岛市入境过夜游者的人均天花费来看,在文化/体育/科技交流上的花费为202.5元,远远高于人均天花费的163.19元,文化消费居于各项花费之首,并高于河北省其他旅游城市。然而国内游市场的游客主要以周末的滨海消夏为主,旅游产品单一和游客消费水平低也体现了秦皇岛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从总体上来说,文化旅游和文化产业融合的体制机制还很不完善,制度化的设计还停留在“浅尝试”阶段,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当前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还不完全适应。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相互渗透、交叉融合或整合重组,逐渐突破原有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相互交融形成新的共生关系的现象和过程。
文旅融合是推动文化旅游发展的总体思路融合是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原则,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地推动文化旅游发展。
促进文化遗产和旅游融合发展。善于开发本地区丰富的资源和多样的文化遗产,为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融合。在有效保护各类文化遗产资源的基础上,促进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和利用,以旅游融合,促进其发展。
根据实际情况,推进大遗址保护利用,发展游学、博物馆游,建设传承、体验、旅游一体化的非遗传体验设施,推进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与乡村旅游、全球旅游相结合,让文化活起来。
驱动产业
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新产品融合。工业融合是文化旅游发展的有效路径融合。规划提出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和协调,推动建立多层次的产业合作机制,促进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旅游演艺、特色民宿等优质发展。
加快培育数字文化旅游新业态,丰富优质文化旅游产品供给,同时提升住宿、餐饮、购物等相关业态要素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城市、产品、节庆等品牌体系。
关于“【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资英洁]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504-736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资英洁”!
希望本篇文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模式与路径】文化产品的转换条件寻找了一些与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