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

网上科普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

网上科普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ɡuāi qiǎo chú chuānɡ lǐ bài liè fènɡ chōu yē

( 乖巧 ) (橱窗 ) (礼拜 ) (裂缝 ) ( 抽噎 )

wú lài shēnɡ xiù xiá zi dǎ jiǎo dònɡ jiānɡ

( 无赖 ) ( 生锈 ) ( 匣子 ) ( 打搅 ) ( 冻僵 )

三、补充词语并完成练习。

鱼( 贯 )而入 (满 )不在乎 与世(隔 )绝 闻( 所 )未闻

落( 荒 )而逃 ( 游 )手好闲 出类( 拔 )萃 当( 机 )立断

背(道 )而驰 ( 好 )逸恶劳 众志( 成)城 针( 锋 )相对

1.写出与带点词语构词相同的词语:精益求精、 微乎其微 、 忍无可忍

2.写出画"--"词语的近义词: 同舟共济 、 万众一心

3.任选上列两个词语写一句话:他整天游手好闲的什么事也不做,只会在家里喝酒玩电脑,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

一、按要求写句子

1.我现在开始郑重其事地考虑我目前的情形和环境。(用带点词写句子)

他郑重其事地告诉我他不来学校上课了,因为他爸爸病了,需要人照顾。

2.从飞机上看长江,它绵长曲折,洁白闪亮。(改成比喻句)

从飞机上看长江,它像一条银色的巨龙,绵长曲折,洁白闪亮。

3.人们成群结队地拥向河岸,去迎接那两个乘敞篷车归来的孩子。(缩句)

人们拥向河岸,迎接孩子。

4.鲁滨孙是一个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 的人。(至少填上三个恰当的四字词语)

二、判断句子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正直是道德之本。"这句话是英国的戈尔丁说的。 (× )

2."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和"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时她妈妈穿的"这两句话的破折号用法相同。 ( √ )

3.《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结尾都采用了似喜实悲的写作手法,突出了主人公的悲惨命运。 (√ )

4."汤姆有几个好朋友:乔恩、班恩、吉姆,但最和他'臭味相投'的是镇上那个脏兮兮的流浪儿哈克。""臭味相投"一词说明了哈克和汤姆是最合得来的好朋友。 ( √ )

一、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1.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少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你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哪些美丽的东西吗?请写一写。

她看见过 暖和的烤炉 ,她看见过 喷香的烤鹅 ,

她看见过 美丽的圣诞树 ,她看见过 慈祥的奶奶 ......

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想想小女孩死了,为什么还捏着那把烧过了已经没用的火柴梗?

因为小女孩要紧紧抓住那短暂的幸福,捏住火柴梗,好像就捏到了幸福,所以她至死还不放手。

3.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角还带着微笑?

因为小女孩在临死的时候看到了那么多美好的幻想,她是在美好的幻想中死去的,特别是见到了最疼爱她的奶奶,所以她死了嘴上还带着微笑。

二、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奇迹的名字叫父亲

1. 依次写出文中带拼音的词语。

( 瑰丽 ) ( 颤抖 ) ( 蔚蓝 ) ( 熙熙攘攘 )

2. 给文章的最后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

3. 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风平浪静( 波涛汹涌 ) 罕见( 常见 )

4. 父亲创造了怎样的奇迹?用横线画出课文中的句子。

5. "他看向海平线的眼光是那样的忧伤。"父亲在忧伤什么呢?(联系短文内容,用排比的句子写一写。)

父亲忧伤着,他再也不能为女儿唱摇篮曲了;再也不能替她系美丽的蝴蝶结了;一家三口再也不能手拉手去散步了;从此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妻子,可爱的女儿了......

6. 请你给短文加一个含义深刻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并说说理由。

这是医学界的奇迹,而创造这种奇迹的真正原因则是-责任!父亲坚守着自己对女儿的责任是其坚持下去的动力! 这种伟大的父爱与责任创造了奇迹

18 跨越百年的美丽

1.自学生字,重点学习"藤""衔"的写法和"卓"的读音。运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初步理解"人声鼎沸、烟熏火燎、卓有成效、执著、侵蚀、盛名......"词语。

2.查找一些镭和居里夫人的资料。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 shí liǎn páng dìng gé tí liàn qí shì

( 侵蚀 ) (脸庞 ) ( 定格 ) (提炼 ) ( 歧视 )

fēn xī yōu àn zhí zhuó zhóu yǒu chéng xiào

( 分析 ) ( 幽暗 ) ( 执著 ) (卓有成效 )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人声(鼎 )(沸 ) ( 肃 )然无声 (烟 )熏( 火)燎 一如(既 )往

严(以 )律(己 ) 公正不(阿 ) 毫不气(馁 ) 眼(花)耳(鸣 )

三、在括号里填入用"庄"字组成的词语,不能重复。

1.居里夫人用(庄严 )的目光环视会场,她那美丽而(庄重 )的形象,深深刻在人们的心中。

2.平时一副神态(端庄 )的他,原来也有幽默的一面。

*四、根据句子写出成语。

1.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顺藤摸瓜 )

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 ) ( 走马观花 )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1.(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 )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

2.( 虽然 )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 但 )她什么都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3.( 虽然 )居里夫人一生获得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两次诺贝尔奖,( 但 )她视名利如粪土。

二、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则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

2.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 融入了一个美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

3.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变成了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 。

三、将下列句子整理成段。

( 6 )大家都伤心地说,小街在房子的下面。

( 2 )来的人越来越多,房子都不够住了,大家就开始建房子。

( 1 )一条小街非常热闹,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游玩,大家都住在小街上。

( 3 )房子越建越多,小街上到处是房子。

( 5 )有人问,小街到哪里去了。

( 4 )后来,大家再也看不到原来的小街了。

这段话是按 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一、阅读下列这段话,并完成相关练习。

1.找出文章中一对反义词。

人声鼎沸--肃然无声

2.读画线部分描写居里夫人外貌的句子,这样描写有什么好处?

更加突出了居里夫人坚毅执著的精神。她为科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使之成为世人钦佩的女性。而她却对功利不放在眼里。

3.读句子回答问题。

"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

(1) 用"﹏"画出作者感受的部分。

*(2)根据你对居里夫人的了解,你觉得那双眼睛看透的"一切"、"未来"指的是什么?

"一切"指人世间的荣誉、功利以及科学领域。"未来"指科学界未来发展的趋势。

4.学了这篇课文,你对镭了解了多少?

镭是一种金属元素,银白色,有放射性。1898年被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

5.这段话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描写了居里夫人做报告的场面,将的形象凸显在读者面前。

*19 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 看拼音写词语。

ɡuī lì chánɡ shì tàn suǒ jī láo chénɡ jí

( 瑰丽 ) ( 尝试 ) ( 探索 ) ( 积劳成疾 )

xié zuò wǎn rú zhèn fèn fēnɡ huā zhènɡ mào

(协作 ) ( 宛如 ) (振奋 ) ( 风华正茂 )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炎 )(黄)子孙 嫦娥( 奔)(月 ) 鲲鹏(展 )( 翅 )

夜(以 )继日 猝然长( 逝 ) 风华正(茂 )

(震 )耳(欲 )聋 锲而不(舍 ) (坚 )( 持 )不懈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绚丽 )的曲线 ( 出色 )地完成 实现(梦想 )

( 茫茫 )的苍穹 ( 艰难 )地苦战 承担(责任 )

( 坚持不懈 )的奋斗 ( 顺利 )地着陆 掌握(方向 )*三、根据课文内容,照样子填词。

1.古人的奇思妙想--美好梦想

2.万户的火箭飞行--( 梦想失败 )

3.人造卫星的发射--( 实现梦想 )

4.载人航天技术的实施--( 美梦成真 )

5."神州5号"载人飞船的发射--( 超越梦想 )

一、下列破折号在句子中分别是什么作用。

A 意思的转折 B 解释说明 C 意思的递进 D声音的延长

1.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B )

2.载人航天梦想的实现,让富有激情和魄力的炎黄子孙有了更高远更绚丽的梦想--登临月球、探索火星,遨游于更深、更远的太空。( B )

3. 到山上打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 A )

4. 文章要多读,自然是读着,读着,强记着--而且要背出来。

( C )

二、照样子,用画线的词语写句子。

1.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著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尽管条件很恶劣,却阻挡不了我们完成任务的决心。

2.为了探索航天技术,有的人为了工作的及时、方便,将铺盖搬到了工厂车间;有的人积劳成疾,几次住进了医院;有的年轻人虽风华正茂却华发早生;有的人甚至为此付出了全部心血与生命,未能等到成功的那一天便猝然长逝......

为了在这次拔河比赛中取得胜利,有的同学一下课就练手劲,有的同学每天研究拔河的技巧,有的同学研究队形的排列,有的同学一起练喊加油的节奏。

一、读一读下面这段话,完成相关练习。

"飞船飞行正常。我自我感觉良好。我为祖国骄傲。"简单的三句话,对无数参与航天工程建设的人们作出崇高的评价--没有他们的辛勤努力,就不会有这飞行正常,使人感觉良好的飞船,就不会有这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

1.你认为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试着读一读,抒发这种感情。

应该带着崇敬的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因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对航天工作者的崇高评价。

2.如果让你和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作太空对话,你打算说什么?请写下来。

"航天叔叔,你们是人民心中的英雄,是你们完成了中国人的飞天梦想。我们永远会记住你们的名字。

二、读下列这段话,联系上下文完成练习。

1.在方框处加上标点符号。

2.把句子补充完整。

3.读画线句子,文中的"梦"指 飞上太空

"一箭飞冲九霄"指中国的载入飞船飞上了太空

*4.文中几个成语来源于神话故事,请选择一个写成100字左右的一段话来介绍一个神话故事。

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一年,天上出现了是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老百姓就要活不下去了。这件事惊动了一名后羿的英雄,他用神弓射下了九个太阳。不久,后羿娶了妻子叫嫦娥。一天,后羿路经昆仑山巧遇王母娘娘,便向王母娘娘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吃了药能立刻升天成仙。在一次后羿外出打猎时,心怀鬼胎的蓬蒙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死他对手,就一口吞了药。她的身体立刻离开地面,飞向天空。由于牵挂丈夫,嫦娥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5.文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中国航天工作人员热爱祖国、团结合作、默默奉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赞扬的情感。

中国航天历史记录

▲2007年10成功发射嫦娥一号。

▲2005年10月12日成功发射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船。

▲2003年10月15日成功发射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

▲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

▲1988年成功发射"织女一号"火箭。

▲1986年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

▲1970年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

▲1958年兴建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6年,第一个火箭导弹研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立。

▲1956年,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空工业委员会。

▲1956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建立中国国防航空工业的意见》。

20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以后

1.自学生字,注意"漩"的读音。理解"司空见惯、追根寻源、无独有偶、见微知著"等词语的意思。

2.读课文,想想课题中包含的意思。

一、 看拼音,写词语。

xǐ zǎo dàn shēnɡ zhù mínɡ jiàn wēi zhī zhù

( 洗澡 ) (诞生 ) ( 著名 ) ( 见微知著 )

yán jiū yǎn jīnɡ tàn suǒ sī kōng jiàn ɡuài

( 研究 ) ( 眼睛 ) ( 探索 ) ( 司空见惯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科学--( 迷信 ) 普通--(特别 ) 开始--(结束 )

三、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追 )根(寻)源 香气扑(鼻 ) 无独有( 偶 )

百( 折 )不(挠 ) 锲而不(舍 ) ( 坚 )(持)不懈

一、读下列句子,用画线的词语造句。

1.有人说过这样的话: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生活中处处都有真理,只在于你有没有发现。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若干个问号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班固曾说过:智者,知也。独不见前闻,不惑于事,见微知著者也。

二、选词填空。

敏锐 敏感

1.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谢皮罗教授却(敏锐 )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谁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

2.如果你是个( 敏感 )的人,那么你的情感世界将会变得丰富多彩,内心语汇肯定是缤纷的。

反应 反映

1.这部小说(反映 )了残酷的现实生活和斗争。

2.为什么溅上盐酸的紫罗兰花瓣会出现变红这样的( 反应 )呢?

阅读下列选段,并完成相关题目。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很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的。这是为什么呢?谢皮罗紧紧抓住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向顺时方向旋转;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他的这种见解,引起各国科学家的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1.读划线句子,完成练习。

(1)句中"?"表示 细小、司空见惯的主任现象中产生问题 ;

"!"表示 把产生的问题进行了解决

那么放洗澡水这个事例中,"?"表示 为什么每次放掉洗澡水时,谁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呢?

"!"表示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认为这种漩涡于地球的自传有关。

2.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概括性语言写下来。

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谢皮罗教授发现并解决了放掉洗澡水时水流漩涡于地球的自传有关。

3.这两个自然段在论证上方法是不同的,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叙述论证法,第二自然段是用__举例子的论证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通过这反复论证证明什么?

作者通过这反复论证证明了许多真理差不多都是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的。告诉我们真理就在我们身边。

文章最后总结论点时,运用了很多连接词,使得论述非常有条理。例如"只要、那么、当然、如果......那么、只"等,你能运用两三个类似的词语陈述你的观点呢?比如"功夫不负有心人""虚心使人进步 , 骄傲使人落后""失败乃成功之母""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等等。

*21 我最好的老师

一、看拼音,写词语。

jiǎng shòu dú tè ɡù yì mù dèng kǒu dāi

( 讲授 ) ( 独特 ) ( 故意 ) (目瞪口呆 )

pàn duàn hén jì jiào xùn zhōng shēn shòu yì

( 判断 ) ( 痕迹 ) ( 教训 ) ( 终身受益 )

二、比一比,再组词。

定(定理 ) 调(调节) 侧( 侧面 ) 疑(疑问 )

绽(绽放 ) 凋(凋零) 测(测试 ) 凝(凝望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意料之中(出人意料 ) 相信( 怀疑 ) 真诚(虚伪)

一言不发(侃侃而谈 ) 趣味(乏味 ) 平常( 独特 )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 改成陈述句:难道你们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的答案,还应该得分不成? 你们 根据错误的信息得出的错误的答案,不应该得分。

2. 缩句:我们明白了不要迷信数百,也不要迷信权威的道理。

我们不迷信书本和权威。

3. 改成直接叙述:他告诉我们,当时他让我们传看的知识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

他告诉我们:"当时我让你们传看的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猫的头盖骨。

二、根据课文内容,将句子补充完整。

1.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 没有猫猬售 。

2.怀特森先生总是 想方设法让我们接受他的挑战 。

3.课堂上他曾提醒过我们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动物的痕迹。 。

一、根据课文内容回答完成练习。

1.我最好的老师是(怀特森先生),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教学方法独特 ),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他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 )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 )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 怀疑 )的能力。

2.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 迷信 权威 )。

3.从课文的最后一句话中我读懂了 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明白怀特森老师的做法 。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二)老师领进门

1942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到邻村小学读书。

老师姓田,私塾出身。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好。开学第一天,田老师就教我们诗:

一去二三里,

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

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先把这首诗念一遍,串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出二三里。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过去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茂盛。小孩子越看越喜爱,伸出指头点数儿,嘴里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她想折下一枝来,戴在耳丫上,把自己打扮得像个迎春小喜神儿。她刚要动手,妈妈喝住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不能看景了。"小孩儿听了妈妈的话,就缩回了手。后来,这八、九、十枝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了,此地就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纪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侯的语文叫国文。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门下收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土。

今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40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像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他在我幼小的心田上,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阴罢了。"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怎能忘?

1. 看拼音,写词语。

yá sheng si shu

教师生(涯 ) 引人入(胜 ) (私 塾 )

wěi wěi lín jìng ér zhǐ

(娓 )( 娓 )动听 身(临 )其( 境 ) 戛然(而 )( 止 )

2.读画线句子把 上千个故事 比作点点入土的春雨。作者特别感激老师把自己领进文学之门,永远记住老师的教育之恩,结尾点明了作者的感激之情。

3.你认为文中的田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我认为田老师是个关心学生、善于教学、懂得教育的人。

《北京的春节 》老舍的文章,求主要内容

1、春节的来历:

传统节日的起源与上古原始信仰、祭祀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古老传统节日多数形成于古人择吉日祭祀,以谢天地神灵、祖先恩德的活动。

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

“年”的概念,来自上古历法,《盘古王表》与《三命通会》均有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年”成为一年四季的时间总称。地球绕太阳一周,历法上叫一年,循环往复,永无止境。

人们根据春、夏、秋、冬四季节气的不同,定出一年之岁首。原始意义上的岁首是指干支历法的“立春”,当天象“斗柄指寅”时,万物苏萌,天下皆春。所以有了春节。

2、春节的文化和习俗

祭灶

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台刷干净,把旧的灶君取下烧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贴上,一送一迎,都要摆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烧香、点烛、放纸炮。

民间祭灶,源古人拜火习俗,祭灶在中国民间有几千年历史了,灶神信仰都是中国百姓对“衣食有余”梦想追求的反映。 ?

扫尘

新年前夕“腊月二十四,扫尘(亦称扫屋)的习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团年饭,一年一度的年夜饭对中国人是极其重要的,一家老小互敬互爱、共叙天伦,围坐餐桌旁,倍感幸福。人们十分注重除夕的“团年饭”,除合家团圆、聚天伦之乐外,也祈求一家大小平安,在外工作的人都赶回来过新年。

团年饭是过春节的重头戏,不但丰富多彩,而且很讲究意头。吃团年饭前先祭祖或拜神,香烛烧完才开饭。席上一般有鸡(寓有计)、鱼(寓年年有余)、蚝豉(寓好市)、生菜(寓生财)、腐竹(寓富足)等以求吉利。

扩展资料

春节期间的特色活动:

1、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小年期间主要的民俗活动有贴春联、扫尘、祭灶等。?[46]?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

2、年二八

年二八洗邋遢,广东有一句俗语“年廿八,洗邋遢”,意思是说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这一天全家人要留在家里打扫卫生,迎接新年。

3、除夕

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农历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除夕”。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是人们辞旧迎新的日子。由于农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九、三十的不同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春节

6 北京的春节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二是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②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守岁”。“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③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除夕真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虽“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但同样热闹,这是春节的第二个高潮;到了正月十五元宵节,集市上卖元宵、家家户户吃元宵,这是春节的第三个高潮。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④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对词语的理解。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也兼指正月初一以后的几天。俗称“过年”。

腊月:农历十二月。

腊八粥:腊八即腊月初八。在腊八这一天,用米、豆等谷物和枣、栗、莲子等干果煮成的粥。

空竹:用竹木制作,中空,能发出响声的一种传统健身玩具。

初旬:每月的第一个十天,也称“上旬”。

小年:农历中的节日。在腊月二十三日,旧俗在这天祭灶。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夜晚,也泛指一年最后的一天。

庙会:设在寺庙里边或附近的集市,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举行。

娴熟:熟练。

元宵:农历正月十五日夜晚。因为这一天叫上元节,故晚上叫元宵。课文中指元宵节(又称灯节)的一种应时食品,南方称“汤圆”。

截然不同:截然:很分明地、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本课指除夕夜的“闹”与正月初一的“静”形成鲜明对比。

万象更新: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更:变更。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焕然一新。

二、教学目标

1.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翡翠、万象更新、灯火通宵、日夜不绝、截然不同、万不得已、张灯结彩、有声有光、各形各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三、教学建议

1.课前可要求学生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找资料,收集古今文人描写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学生学习本单元时,春节刚过不久,也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一谈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

2.整体把握内容,理清写作思路。本文时间跨度大、内容多,从腊月初写到正月十九,列举了一系列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所以,理清写作思路是学好本课的关键。文章按时间顺序安排内容,可分5个时间段来把握:①1—6自然段(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旬开始);②7自然段(除夕);③8—10自然段(正月初一);④11—12自然段(正月十五元宵节);⑤13自然段(正月十九结束)。每部分都以表示时间的词开头,构成各段的总起句、中心句,紧接着围绕中心句列举事例。在教学过程中,初读课文后,可先让学生谈谈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的整体印象,再引导学生体会这种结构安排自然流畅、脉络清晰的特点。

初读课文后可填写以下表格:

时间

风俗习惯

3.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课文先写北京春节的开始,比较简略地介绍了人们做了哪些过春节的准备。有的民俗习惯只一句话带过。如,“必须大扫除一次”“店铺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紧接着详细描述除夕、初一、元宵三个春节高潮。最后简略交代春节结束。这样写的好处是点面结合、重点突出、主次分明,印象深刻。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自读自悟时间,老师适时点拨,达成这一教学目标。

4.品读语句,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老舍先生曾说,“我不论写什么,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流畅通达,清浅俗白,雅俗共赏,耐人寻味。这种语言风格在文中处处可见,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教学过程中不必面面俱到,指导学生抓住自己对课文感受最深的部分潜心品读,把培养语感落到实处。

本文有较多的场景描述,有较强的画面感,要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朗读,想象画面,领悟表达方法。让学生多联系生活实际,真切地感受到北京的春节不一样的民风民俗,并引领学生理解本课所展示的民俗的内涵——春节代表的亲情、乡情、祝愿、期盼,以及由此反映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比如,“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熟技能。”这一画面可以反映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的民族心理特征和文化传统。

关于表达方法的领悟,主要是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并着重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语言表达特点。比如,“腊七腊八,冻死寒鸦”,引用俗语说明北京的春节从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开始;再如,“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将叙述和描写融为一体夸赞腊八蒜;又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非常自然地用了排比和比喻,把粥比作“小型农业展览会”,说明粥的材料丰富,表达对丰收的自豪和期盼。

5.生字可以重点指导易错的字。例如,“醋”的左边不要少一横,“轿”左下是提不是横。“栗”下面是“木”而不是“米”。

6.课后第一题除练习快速默读外,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全面了解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并能抓住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或细节谈感受。在交流时,可引导学生联系本地过春节的习俗,对比谈感受。本题应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完成。

课后第二题旨在落实本年段的重点目标——“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领悟文章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本题宜在把握全文内容后进行,找出详细描写部分,有感情地朗读,读议结合,相互促进,切实体会详略得当的好处。

课后第三题的练习意图是联系生活经验,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节日蕴涵着的民俗文化和民族精神,从而激发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7.课后“阅读链接”可在课内完成,也可在课外完成。目的一是扩展节日习俗信息;二是训练浏览,提高浏览速度,培养捕捉有用信息的能力;三是与课文相关部分比较,学习不同的写法。比如《过年》,“我小时候并不特别喜欢过年”,“天天打扫剩菜”,守岁“困得低枝倒挂,哪有胃口去吃”,写出了与课文不同的另一种感受。再如《除夕》,介绍了南方福建的过年习俗,可以让学生和课文中的除夕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之处。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一、了解单元内容,导入新课

1.了解单元导语。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二组课文的学习了。请同学们读一读单元导语,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

(1)本组课文主要是讲不同地区的民风民俗。

(2)我们可以结合课文的学习开展调查活动,去了解节日、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民风民俗。

2.了解课文安排。我们再看看课文的题目,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3.学生回忆过春节的情景。

可以让学生先回忆:我们是怎么过春节的?借此引导学生感受春节是喜庆的节日,是团圆的节日!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解答疑问

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北京的春节》,把自然段标出来,同时想一想: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等会儿提出来。

1.整体感知。说说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交流读懂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

(1)在学习过程中,自己读懂了哪些地方?如:

腊月:农历的十二月。腊月的最后一天,就是我们说的除夕。除夕的第二天就是正月初一,也就是我们说的过年。

初旬:一个月分上中下三旬,一旬是十天。初旬就是一个月的开头十天。

(2)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如:

空竹:可以看看录像或,了解空竹有不同种类,玩法很多,还能发出哨声,很好玩。

逛天桥:不是逛我们平常说的人行天桥。天桥是老北京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当时有河也有桥,所以叫天桥。天桥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有很多民间艺人在卖艺,有很多北京小吃,还有很多说书的,还可以买卖各种东西等。

残灯末庙:结合注释,联系课文内容,可以知道是指春节结束的时候。

三、默读填表,了解春节的时间和风俗习惯

1.了解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

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课文在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画出来,填在表格的左边;再看看在这些时间里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填在表格的右边。填表的时候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再向大家汇报。

时间〖〗风俗习惯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的顺序和春节的习俗。

(1)请同学们一边听一边对照自己填写的表格看看,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做上记号,等会儿一起讨论讨论。(“风俗习惯”一栏不强求填得全面细致,表格内容供参考。)

(2)根据表格的提示,同学们发现了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吗?(时间顺序)

四、自由朗读,练习难读的句段

1.自由练读:通过阅读填表,互相交流,我们对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得更清楚了。现在自由练习朗读课文。如果有觉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争取读好。

2.展示朗读:刚才自己着重练读了哪些难读的地方,读给大家听听。

五、结束语与作业布置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北京春节的习俗,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理解了不懂的地方,练习了难读的语句。这篇课文中有很多生字新词,下课后请同学们认真抄写,准备在下节课听写。

第 二 课 时

一、听写新词,对照课文,检查改错

初旬、蒜瓣、翡翠、色味双美、饺子、杂拌儿、榛子、栗子、鞭炮、风筝、截然、寺院、逛庙会、张灯结彩。

二、回顾写作顺序和主要内容

上节课填写了表格,进行了汇报交流。现在回忆回忆,同桌互相说说:老舍先生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什么?

1.写作顺序:时间顺序。

2.主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人们在腊八那天要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除夕非常热闹,初一的光景却截然不同,到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直到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三、分清详略,练习朗读

1.分清详略:文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

(1)默读思考: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

(2)集体交流:明确作者详写的是“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四个部分。

2.练习朗读:朗读详写的四个部分,注意读得正确、流利。

(1)自由练读。

(2)展示朗读:你觉得自己哪部分读得好,就读哪个部分。在朗读、评价、集体练习中达到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的目标。

四、深入详写片段,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深入地读一读,勾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结合自己过年的感受,做一些批注,准备和大家交流交流。

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的习俗的同时,感受北京春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交流重点如:

1.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1)熬腊八粥:“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的通俗和有趣。

(2)泡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着重突出“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两个词,体会到老舍先生语言简练,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这也是老舍先生语言的魅力。

2.除夕。抓住总起句“除夕真热闹”来体会。

(1)从人们活动的角度来体会。“家家赶做年菜”“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还有“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足以看出人们差不多全都在庆祝除夕,当然热闹了。

(2)从“味、色、音”的角度来体会。“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老舍从香味,到色彩,到声音,进行了全方位描写,充分表现了除夕的“热闹”,足见老舍先生描写的细腻。

3.正月初一。主要通过人们的活动来体会。

(1)与除夕“截然不同”:全城都在休息,多数铺户要到初六才开张。

(2)人们的活动:男人们在午前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小贩们在寺庙外边摆摊,小孩子们则爱逛庙会,还有很多人参加赛马赛骆驼的比赛呢!总之,每个人都没闲着,或者走亲访友,或者逛街、比赛,可谓轻松自在。

4.元宵。主要通过对灯的描写来体会。

(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自由朗读体会。

(2)谈谈自己的体会。

灯的数量多:从“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家中也有灯”等词句就可以感受到。

灯的种类多:从“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家中也有灯”可以感受到。

(3)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

为了突出“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突出“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这也是写元宵的总起句和总结句,作者采用的是总—分—总的段落结构。

五、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引导学生经过讨论懂得:老舍在整体介绍春节习俗的同时,着力突出“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和元宵”这四天,让春节的风俗习惯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这也是详略得当写法的好处。

六、学习“阅读链接”

引导学生体会到老舍爷爷在《北京的春节》里写“做年饭”和“吃团圆饭”都只写了一句话。但梁实秋和斯妤却写得很详细。同时懂得,同样写除夕,可以有不同的写法。在以后的习作中,我们也要善于灵活运用不同的写法,写出个性,写出特色。

五、相关链接

1.老舍(1899—1966)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生于北京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师范毕业后,曾任北京十七小学校长、天津南开中学语文教员。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开始用白话创作。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中文讲师,1929年回国,先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1937年,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问世,被译成十几种文字,产生较大的国际影响。抗战爆发后,他在周恩来的直接关怀和帮助下,从事抗战文学活动。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回国后,任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委员、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文联副主席、全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委员、市文联主席等职。他创作勤奋,解放后写了20个剧本,被誉为文艺队伍中的劳动模范。1966年去世,终年67岁。

2.老舍的语言风格

(1)北京韵味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老舍是用地道的北京话从事创作的一位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以北京为背景,例如,《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这些作品的语言,都富有浓郁的北京特色,犹如鲁迅的作品语言富有绍兴特色,沈从文的作品语言富有湘西特色,赵树理的作品语言富有山西特色一样。任何人读老舍的作品,都会感到语言富有北京韵味。

老舍作品语言的北京韵味,有赖于老舍的作品取材于北京下层市民生活。他自幼生活在北京,熟悉北京,为老舍运用北京语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老舍一向注重从市民群众的语言中汲取有益的营养。当然,老舍创作时并不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北京的地方语言,而是经过选择提炼和加工改造,然后再恰如其分地运用到作品中去。

(2)通俗明白

老舍在语言运用上有着自己的一贯追求,他多次表述这种观点:“我不论写什么,我总希望能够信赖大白话;即使是说明比较高深一点的道理,我也不接二连三地用术语与名词。”“我还保持着我的‘俗’与‘白’。”老舍致力于“俗白”,所谓“俗白”就是语言通俗浅易,朴实无华。自然,老舍的“俗白”并不是粗俗浅露,而是精练含蓄、耐人寻味。

比如,《北京的春节》一文,朴素自然,不事雕琢,流畅通达,明白如话,没有难懂的字,没有拗口的句子,没有文雅的辞藻,也没有欧化句式。读起来,我们犹如在听一位长者拉家常、讲故事一样亲切有味。曹禺说得好:“他作品中的语言更有特色,没有一句华丽的辞藻,但是感动人心,其深厚美妙,常常是不可言谈的。”

(3)幽默诙谐

幽默诙谐是老舍语言艺术的一个重要特色,也是他的语言艺术区别于其他作家的语言艺术的一个突出标记。老舍说:“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老舍对生活中的幽默极为敏感,并善于以机智与讽刺的形式来表现。作为语言鲜活色彩的幽默,它往往还要借助于其他修辞手法和语言要素的综合运用,来达到预期的效果。老舍小说经常运用夸张、比拟、讽喻、反语、谐音、曲解等修辞手法来构成幽默的情境。可以这样说,老舍是一个幽默的语言艺术家,他的幽默才华闪现在作品的字里行间,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

关于“《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秘子硕]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504-74004.html

(195)

文章推荐

  • 3分钟教程“手机上打跑得快有挂吗”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18日
    29
  • 3分钟教程“手机麻将规律和窍门”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18日
    39
  • 3分钟教程“天天斗地主透视挂是真的吗”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19日
    27
  • 3分钟教程“手机胡乐麻将辅助器”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20日
    33
  • 3分钟教程“打麻将助手软件下载安卓手机”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21日
    24
  • 3分钟教程“麻将开挂怎么开挂的视频大全下载”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23日
    25
  • 3分钟教程“怎么查麻将开挂的人信息内容呢”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26日
    20
  • 3分钟教程“看麻将神器真能看清吗图片高清”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1月30日
    24
  • 3分钟教程“兴动麻将挂多少钱”其实确实有挂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游戏挂热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一、什么是游戏挂?1.打开手机桌面微信APP,进入微信主页。2.下拉微信主页,找到四川麻将小程序。注意:没有小程序利用的,可在上方搜索小程序。3.点击进入四川麻将小程序,选择右上角商城,点击打开。4.选择道

    2025年02月06日
    10
  • 阿尔萨斯和洛林什么时候被法国人从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走?

    网上科普有关“阿尔萨斯和洛林什么时候被法国人从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走?”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阿尔萨斯和洛林什么时候被法国人从神圣罗马帝国手中夺走?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洛林,最初是洛泰林吉亚王国的一部分,后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个公

    2025年03月19日
    346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秘子硕
    秘子硕 2025年04月11日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秘子硕”!

  • 秘子硕
    秘子硕 2025年04月11日

    希望本篇文章《《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能对你有所帮助!

  • 秘子硕
    秘子硕 2025年04月11日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秘子硕
    秘子硕 2025年04月11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文翻译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