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月的对联两对,诗一手: 月月月明 八月月明明分外 山山山秀 巫山山秀秀非常 天上月圆 人间月半 月月月圆逢月半 今宵年尾 明日年头 年年年尾接年头 《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关于月的科普知识. 一、概述 月球 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3.月的传说两则. ●中国关于月亮的神话最早载于《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古籍中。 ●关于月亮,民间流传着许多传说和神话故事。其中有嫦娥奔月、朱元璋抗元起义等故事。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叫吴刚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上砍月桂,但月桂随砍随合,后世因而得以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麻烦采纳,谢谢!
月球是怎么样形成的:这个过程你了解吗
地球与月球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因为我们从小接触觉得是很自然的事儿,但不自然的是,在行星和卫星的尺寸匹配上,月亮和地球这种比例是极为罕见的。
你看,地球直径13000公里,月亮直径3500公里,也就是说差不多在同一个量级上。
咱们看看木星,直径14万公里,是地球的10倍。木星的卫星一共16颗,其中最大的直径是月球的3/4,2600公里。剩下还有3颗直径在1000公里以上的,其余12颗都是几十公里的直径了。那和它们环绕的行星比起来简直就是尘埃了。其他行星也都是这样,卫星和它们的尺寸相差特别大。
但唯独月亮和地球,跟兄弟俩似的。
所以,现在对月球诞生最流行的观点是大约在45亿年前,地球轨道上有颗正在成长中的地球,然后发生了一次宇宙空间中的超级对对碰。
另一方是一个差不多火星那么大的陨石,撞完后较大的一个就是现在地球的雏形,较小的一个就是现在月亮的雏形,而且它们还都保持了一定的速度,没有合并。
在距离几十万公里的位置上渐渐达成了平衡,它们自己也是越转,外形越圆,最终形成了月亮和地球。
这其中一个依据,就是月球核心和地球核心的结构和组成非常相似,都是一个液态的铁核心。
关于月球的谣言
1. 月球上看不到长城
关于月球的各种传闻很多,比如有人说阿波罗11号第一次登月后,那三个宇航员说可以在月球上看到长城,这让很多中国人自豪感油然而生。
但这完全是异想天开,您要是爬过长城就有感受,您爬到高处时回身看自己爬过的路径,有时候都需要仔细辨识一下呢,那才5、6公里远。
更何况您在好几十万公里之外,其实从月球拍摄的地球的照片不难找,大致看看就能发现,其实连大陆和海洋的边界也都不是很清晰,更何况宽度只有20米的长城了。
2. 月球是实心的
谣言还有,月球是外星人潜伏在地球附近的一个基地,月球内部是中空的,里面有外星人。
这个谣言阿波罗还真有过验证,他们在月球表面安装了月震仪,通过测量振动后产生的回波来判断月球内部的组成物质,刚刚我们说的月球核心处有一个大约300公里的液态铁核就是通过月震仪测试,进行分析后的结果。
所以,月球内部是实心的。
3. 美国登月是真的
和月球有关的最大的谣言就是美国登月是假的,他们根本没登过月,那些照片都是精心在摄影棚里摆拍的。
这个质疑可算是历史悠久了,我记得我还上初中时就看过,但那时候我是当真事儿看的,那时候科普类书籍最流行的是飞碟探索,全球100大神秘事件,发现神农架野人,我被外星人绑架了,都是这类书。
那些质疑都有什么呢,比如宇航员在月球上行走的照片,背景里没有星星,月球没有大气层,天空就会是漆黑的,星星哪儿去了呢,是不是忘了P到图上了呢?
还有,登月的照片中很多物体的影子不是朝向一个方向的,好像是多光源的背景中拍照的效果,只有一个太阳,你们的影子应该是朝一个方向才对啊?
还有,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的几百张照片,背景看上去都是高度一致的?这不可能啊。
还有,宇航员把美国国旗插在月球表面上,那星条旗怎么还迎风飘扬呢?月球上连空气都没有,你这旗子是怎么飘起来的。
后来NASA一一给出了解释,背景中看不到星星是因为登月的时间都是月球时间的上午,阳光会照在物体表面,尤其是宇航服都是亮白色的,所以拍照时就像个发光体,所以拍照的曝光时间很短,远处夜空中的星光和物体反射的光比起来相差太多,所以照不进来,那你说为什么不在月球的夜晚登月呢?那废话了,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见,登月多危险,拍照也什么都拍不着。
影子之所以会有不同角度,是因为月球的早上,太阳角度很低,物体影子很长,不同距离的物体留下的影子从侧面看就是不平行的,相信大家在很多追求镜头感的纪录片里都见过类似效果。
之所以大部分照片的背景颜色看上去那么一致是因为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地球上因为大气层的缘故,几乎每天和每天在同一地点呈现出的天空颜色,大气透明度都是不同的,所以很难保持一致,但是月球上远景的清晰度透明度总是一致的,快门参数调好了也不变的话,拍出的照片效果就是背景颜色高度一致。
星条旗飘飘是因为宇航员带的国旗就自带一根铁丝,是起支撑效果的,否则月球上没空气,带上一个国旗插上,效果就是自然下垂,谁也看不出是什么旗帜。只不过当时宇航员没把铁丝抻直,所以看上去好像在飘舞,结果等照片出来后NASA一看,效果还挺好,干脆,以后都别抻直了,就要这飘飘的效果。
其实在逻辑上说,这种解释依然没法完全推翻质疑,可以推翻的是实物证据。因为人类一共12人次登月,从月亮上带回接近400公斤的月球物质,有上面的岩石,陨石,土壤等等。这些东西和地球物质是有本质区别的,比如月球岩石中是零水分。但地球上的岩石中都会找到水分子。
还有因为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经常暴露在高能宇宙射线背景下,月球物质中的放射性同位素就更容易被高能射线碰撞,衰变。这些同位素地球上就极为稀有。也
因为没有大气层,月球岩石上大都遍布着密密麻麻的坑点儿,都是被小陨石撞的痕迹。其实大家不知道,射到地球轨道附近的流星99%都是0.1克以下的物质。陨石可能会更大一些,比如几克,它们如果射向地球,往往就在大气层中燃烧掉了。稍微大点的,足够幸运,在落到地面前还没有摩擦生热燃烧殆尽的,外观上也有明显的烧灼痕迹。
但是月球没有大气层,所以月球暴露在地表的物质上面都是被撞击的坑点,这种不同用不着您是天文专家才能察觉到,就算是一般群众也能明显感觉到月球物质的不同。
有些人还会质疑,那这些物质说不定是你们自己用小凿子凿出来的,文物都有仿古做旧的,凭现代科技做出这些效果没问题。
那么最后一个可以否定质疑的证据就是我们留在月球上的激光反射仪,这个东西是用来随时测量地月间距用的,科学家们也是用这个才发现, 月球平均每年远离地球3.8厘米 ,我们朝着规定好的方向发射激光,会收到反射仪的反射,这是一个留在月球上永久的人类文明的痕迹。
月亮是从哪里升起 (自己整理的科普知识)
月球,是地球最相近的一个星球,而且也是地球的唯一一个天然的卫星,对于月球的起源上说法,其实也是有着很多中假说的。下面是我分享的月球形成的假说,一起来看看吧。
月球形成的假说
一、月球的起源说
历史上有关月球起源的假说,大致可归纳为共振潮汐分裂说、同源说、俘获说和撞击成因说共4种类型。其中,前三种月球起源假说虽然对月球的化学成分、结构、运行轨道和地月关系的基本特征的解释均有不同程度的依据,但在地月成分与自转速度的差异,氧及其他同位素组成的相似性等方面,仍存在许多难以自圆其说的缺点。随着对月球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认识的逐步深化,科学家又提出了新的假说。最新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二、分裂说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是月球起源研究中著名的假说之一。
月球的共振潮汐分裂说坚持月球是地球的亲生女儿,即月球是从地球中分裂出来的。坚持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地球形成的早期,地球呈熔融态,由于潮汐共振作用,地球自转不稳定,即使只考虑地球和月球的角动量,当时地球自转的周期也仅有4小时,加上太阳的潮汐作用,地球的自转周期可缩短到2小时,因此有理由相信,在地球历史的早期,地球飞快地旋转,其自转速率比现在要高得多。若初期的地球是熔融状态,地球物质在地赤道面上将出现膨胀区,使在赤道面上的一部分熔体分离,或者说这部分熔融物质在地球高速自转情况下从赤道区被甩了出去,甩出去的物质在地球附近的行星际空间凝聚,冷凝后形成月球。一些持这种假说的人还认为,地球上的太平洋就是分裂出月球后留下的?疤痕?。由于这种假说提出月球是从地球分离出去的,因此这种假说被形象地比喻为?母女说?。不过,由于地月年龄相差太大----月球甚至可能与宇宙同龄,且地月地质不同,现在已经被大多数科学家所摈弃。
三、同源说
与俘获说、分裂说和碰撞成因说一样,月球的同源说也是月球起源研究的著名假说之一。
月球起源的同源说坚信月球与地球是姐妹或兄弟关系,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凝聚过程中同时?出生?,或者说在星云的同一区域同时形成了地球和月球。
主张这一假说的科学家认为,在原始太阳星云内,温度和化学成分取决于与太阳的距离。太阳系的各个行星是在星云中不同的区域、由不同化学成分的星云物质凝聚、吸积而形成的。月球与地球在太阳星云中相距较近,形成过程相似,属于同时形成的?兄弟?。对于地球与月球成分上的差异,他们解释说,形成行星时,开始是凝聚、吸积并形成以铁为主要成分的行星核,金属核进一步增长之后,星云中残留的非金属物质才凝聚,月球就是地球形成后剩下的残余物质所组成的。同源说力图合理解释地球与月球成分差异和月球的核、幔与壳的组成,但其模式与太阳星云的凝聚过程和地月系的运动特征不尽相符。因此,这一假说也不尽人意。
四、俘获说
月球捕获说认为,月球是地球抢过来的?女儿?,即地球与月球由不属于同一星云团的物质形成,由于地-月轨道的变化,在1?10个地球半径范围内,外来的月球在飞过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的强大引力所捕获,最终成为一颗环绕地球运行的卫星。
主张俘获说的科学家认为,地球和月球处在太阳星云的不同部位,由化学成分不同的星云物质凝聚而形成。月球原来的运行轨道与地球的轨道面交角很小(约5度),当月球运行到地球附近时,在地月距离为10个地球半径的范围内,月球可能被地球俘获而成为地球的卫星。
著名有天文学家阿尔芬认为,月球曾经是一个独立的行星,月球被地球俘获时,与地球的距离大约为26个地球半径,与地球的平面的交角为149度。如果月球进入地球的洛希限,潮汐会产生很强的非均一重力场,月球表面的岩石将会破碎,并进入月球运行的轨道空间,大部碎片物质又返回月球,撞击月球,在月表产生大量的月海盆地。月球正面在39亿年前发生的开凿月海事件?雨海事件也许是俘获说的重要证据。通过地月轨道的精细计算及激光测距的数据表明,现今月球的轨道愈来愈远离地球,每年后退约3.8厘米。不过,俘获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人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
五。撞击说
分裂说、同源说、浮获说这些关于月球起源的假说只能解释部分观测事实,不能令人满意。因此不断有科学家另辟蹊径,提出新的假说。其中,20世纪80年代中期提出的撞击成因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它能解释更多的观测事实,是当前较合理的月球起源假说。
撞击成因说也被称为?大碰撞分裂说?,这一假说认为,地球早期受到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撞击,撞击碎片(即两个天体的硅酸盐幔的一部分)最终形成了月球。
撞击成因说认为,在太阳系形成早期,行星际空间有大量星云,星云经过碰撞、吸积而逐渐增大。大约在相当地月系统存在的空间范围内,形成了一个质量相当于现在地球质量9/10的?原地球?和另一个火星大小的天体?原月球?。这两个天体在各自的演化过程中都形成了以铁为主的金属核和由硅酸盐组成的幔和壳。由于这两个天体相距不远,因此有机会发生碰撞。剧烈的碰撞不仅使?原地球?的自转产生了偏斜,而且使?原月球?碎裂,幔和壳变热蒸发,膨胀的气体?裹挟?着尘埃和少量的幔物质飞离原月球。被分离的金属核因受膨胀气体的阻碍而减速,被?原地球?吸积并变成了地球的一部分。飞离的气体尘埃物质受地球引力的作用,呈盘状分布在洛希限以外的空间,它们通过吸积,先形成一些小天体,然后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吸积增长,最终形成现在的月球。
撞击成因说可以合理地解释地月系统的基本特征,如地球自转轴的倾斜与自转加速、月球轨道与地球赤道面的不一致、月球是太阳唯一的与主行星质量比为1/81的卫星、月球富含难熔元素而匮乏挥发性元素和亲铁元素、月球的密度比地球低以及月球形成初期曾产生过广泛熔融、存在过岩浆洋等事实,因此撞击成因说是当今较为合理、较为成熟的月球起源学说,逐渐获得了大多数学者的支持。
2006年,欧洲宇航局的绕月航天器Smart-1完成对月球表面化学成分的测定,测定结果显示月球表面含有包括钙和镁在内的一些化学元素。一直以来人们关于月球是由地球一部分被撞击分裂形成存在争议,这次发现为月球起源的?撞击分裂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20世纪60年代晚期和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宇航员阿波罗号登月任务中带回月岩样本,自那以后,行星学家们对这些月岩与地球深出地函区域发现的岩石十分的相似感到惊讶。当更多的科学家细致的观察了月岩,月球起源问题变得更具有悬疑,科学家们发现月球与地球深处的岩石仍有着很大的差别。最关键的是,月岩当中的同位素与地球岩石当中的发现并不一致。
月球也是人类曾经所登陆过的星球,而对于月球的相关神话,在中国有着嫦娥奔月,在西方有着月之女神,给夜晚带来光明的女神。太阳神赫利俄斯、黎明女神厄俄斯的姐妹。
月球的磁场早期的月球专家表示,月球的磁场很弱或根本没有磁场,而月岩的样品显示它们被很强的磁场磁化了。这对NASA的科学家们又是一次冲击。因为他们以前总是假设月岩是没有磁性的。这些科学家后来发现了月球曾有过磁场,但后来又消失了。
在对美国阿波罗号宇航员从月球上带回的岩石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月球周围的磁场强度不及地球磁场强度的1/1000, 月球几乎不存在磁场。但是,研究表明,月球曾经有过磁场,后来消失了。
月球磁场从其诞生之后的5-10亿年开始,直至36-39亿年期间,是有磁场的。但是,当它出现了6-9亿年之后,磁场却突然消失了。地球的磁场起源于地球内部的地核,科学家认为,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是固态的,外核是液态的。它的粘滞系数很小,能够迅速流动,产生感应电流,从而产生磁场。也就是说,所有的行星其磁场都是通过感应电流作用才产生的。
对月球表面岩石的分析结果,月球不存在可以产生感应电流作用的内核。相反,所有的证据表明,月球的表面是一个已经溶解的外壳,是由流动的熔岩流体形成的?海?,后来因冷却变成了如今这副模样。最初,几乎所有的天文学者都以为人类在月球上找到了海,其实月球上发暗的部分,正是熔岩流体冷却形成的。那么,磁场到底是从哪里产生的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地球行星系的思德克曼教授率领的物理学专家组针对这一专题进行了三维模拟试验。经试验,他们终于得出了结论。据该小组介绍:体轻且流动的岩石,形成了熔岩的?海洋?,它们在从下面漂向月球表面的时候,在其表面之下残留了大量的类似钍和铀一样的重放射性元素。这些元素在崩溃时放出大量的热,这些热量就像电热毯一样,加热了月球的内核。被加热的物质与月球的表面形成对流,从而产生了感应电流作用。此时,也就产生了月球磁场。但是,当放射性元素崩溃超越一定时点时,对流现象中止,于是感冒应电流作用也随之消失。正是由于这样的变化,才最终导致月球磁场的消失。
月球的科普知识月球又称?月亮?。在望远镜发明之前,古代的人们只能在晴朗的夜晚,用眼睛仰望皎洁的明月。看到月亮表面有明有暗,形状奇特,于是人们就编出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免捣药等美丽神话。古希腊人则把月球看作美丽的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并且把女神狩猎时从不离身的银弓作为月球的天文符号。
月球基本上没有水,也就没有地球上的风化、氧化和水的腐蚀过程,也没有声音的传播,到处是一片寂静的世界。月球本身不发光,天空永远是一片漆黑,太阳和星星可以同时出现。
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因而月球上的昼夜温差很大。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低到-183℃。由于没有大气的阻隔,使得月面上日光强度比地球上约强1/3左右;紫外线强度也比地球表面强得多。由于月球大气少,因此在月面上会见到许多奇特的现象,如月球上的天空呈暗黑色,太阳光照射是笔直的,日光照到的地方很明亮;照不到的地方就很暗。因此才会看到的月亮表面有明有暗。由于没有空气散射光线,在月球上星星看起来也不再闪烁了。
月面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环形山的侧影。整个月面覆盖着一层碎石粒和浮土。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表面有明亮的区域和暗灰色部分。原来明亮的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山区和高地,暗灰色部分是月球表面的平原。
月亮比地球小,直径是3476公里,大约等于地球直径的3/11。月亮的表面面积大约是地球表面积的1/14,比亚洲的面积还稍小一些;它的体积是地球的1/49,换句话说,地球里面可装下49个月亮。月亮的质量是地球的1/81;物质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3.34克,只相当于地球密度的3/5。月球上的引力只有地球1/6,也就是说,6公斤重的东西到限月球上只有1公斤重了。人在月面上走,身体显得很轻松,稍稍一使劲就可以跳起来,宇航员认为在月面上半跳半跑地走,似乎比在地球上步行更痛快。
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它是围绕地球运转的、唯一的天然卫星,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00公里。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是一个随圆形轨道,其近地点(离地球最近时)平均距离为363300公里,远地点(离地球最远时)平均距离为405500公里,相差42200公里。
像地球一样,月球也是南北极稍扁,赤道稍隆起的扁球。它的平均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500米,南北极也不对称,北极区隆起,南极区凹陷约400米。
月球在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还要跟着地球一起绕太阳运动。这就是说,月球绕地球运动一周后,再回到的空间位置已不是原出发点了。由此可见,月球在运动过程中还要参与多种系统的运动。月球的运动和其他天体一样,月球也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月球除东升西落外,它每天还相对于恒星自西向东平均移动13?多,因此,月亮每天升起来的时间,都比前一天约迟50分钟。月亮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的反映;而自西向东的移动却是月亮围绕地球公转的结果。月亮绕地球公转一周叫做一个?恒星月?,平均是27天7小时43分11秒。月亮绕地球公转的同时,它本身也在自转。月亮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相等的,即1:1,月球绕地球一周的时间为也就是它自转的周期。
月球这种奇特地自转结果是:月球总以同一半面向着地球,而从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背面是什么样,只有靠探测器才能揭开月背千古之谜,人类的这个愿望早在30多年前就已实现了。 当今大型天文望远镜能分辩出月面上约50米(相当于14层高楼)的目标。
关于月亮的科普知识两则短一点
刚刚过了中秋节,而且答应了一位朋友要告诉她月亮是从哪里升起来。这几天很是花了一番心血在网上研究,综合了各方面的报告,给大家进行一次比较全面的科普教育。 月亮是从哪里升起来的?在回答着这个问题前,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为什么太阳是东升西落。在太阳系中,我们的地球在围绕太阳进行公转的同时自己还每24小时自西向东进行自转,这样我们在地球上就有了太阳东升西落的景象。再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月亮的运行方式。月球是我们在地球上能够看见的除太阳之外第二明亮的星星,但实际上月球只是地球的一颗卫星,她本身并不会像太阳一样发光。我们所看见的明亮的月光全靠从月亮上反射来的太阳光。月球是地球的唯一一颗卫星。她在自转的同时还从西向东绕地球进行公转。她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和她自转的周期是一致的,都是29.5306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地球上的人类始终只能看见月亮的一个相同的“脸”。虽然月球是从西向东绕地球公转,但是她的速度远没有地球自转的快。就如同你坐在一个时速80公里的车上,看一个和你同一方向但时速为30公里的汽车,你会觉得它在倒退一样。所以,当我们站在地球上的时候看月亮,她也是东升西落。 那有人会问,我们明明看见当太阳落山的时候,月亮是在西边升起的呀?先来理解一下“升起”这个词。“升起”可以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是被看见,另一是从地平线上升上来。人们有时说的看见月亮在西边升起,就是第一种说法。精确的说法应该是我们在一天中第一次看见月亮的时候她在西边。而实际情况是月亮早就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由于月亮只是反射太阳的光线,与明亮太阳光相比,即使月亮和太阳同时在天上,我们也看不见那反射来的月光。当太阳从西边落下后,强烈的阳光变弱后,反射来的月光才被我们看见 —— 这就是我们说的月亮“升起”了。不管月亮是在哪里“升起”,她还是继续向西落下。 那还有人会问,月亮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升起”呢?在回答这个问题前,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什么叫“月相”月相是天文学中对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的称呼,简单的说,就是月亮的圆缺变化。月球位于日、地之间时叫做“朔”,月球暗的半个球朝向地球,我们看不到它。朔之后的一两天,镰刀状的新月在傍晚西方的天空中露面,凸面向着落日的方向。以后月球相对于太阳逐渐向东移动,亮的部分日益扩展。五六天以后成了半圆形,这时的月相称为“上弦”,日落时月球在天子午线附近。再经过7天,便到了“望”(满月),月球与太阳遥遥相望,我们看到的是一轮明月于傍晚东升,在晨曦中西落,将黑夜照耀得如同白昼一般。满月以后,圆轮的西部日益亏缺。到“下弦”时,呈半圆形,月球到半夜才升起。和上弦月相反,下弦月是东边半个圆被照亮。下弦以后,半圆继续亏缺,成为黎明前挂在东方天空的一丝残月。它愈来愈接近太阳,终于跑到和太阳相同的方向,朔又来临了。找到一个口诀,方便大家记忆: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意思是:上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上半月的上半夜,月面朝西,位于西半天空;下弦月出现在农历月的下半月的下半夜,月面朝东,位于东半天空。
月球(moon)俗称月亮,也称太阴。月球就是最明显的天然卫星的例子。在太阳系里,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行星都有天然卫星。月球的年龄大约也是46亿年,它与地球形影相随,关系密切。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月壳下面到1000公里深度是月幔,它占了月球的大部分体积。月幔下面是月核,月核的温度约为1000度,很可能是熔融状态的。月球直径约3476公里,是地球的3/11。体积只有地球的1/49,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的重力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月球上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的正面永远向着地球。另一方面,除了在月面边沿附近的区域因天秤动而间中可见以外,月球的背面绝大部分不能从地球看见。在没有探测器的年代,月球的背面一直是个未知的世界。
月球背面的一大特色是它几乎没有月海这种较暗的月面特征。而当探测器运行至月球背面时,它将无法与地球直接通讯。
月球约一个农历月绕地球运行一周,而每小时相对背景星空移动半度,即与月面的视直径相若。与其他卫星不同,月球的轨道平面较接近黄道面,而不是在地球的赤道面附近。
相对于背景星空,月球围绕地球运行(月球公转)一周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恒星月;而新月与下一个新月(或两个相同月相之间)所需的时间称为一个朔望月。朔望月较恒星月长是因为地球在月球运行期间,本身也在绕日的轨道上前进了一段距离。
因为月球的自转周期和它的公转周期是完全一样的,我们只能看见月球永远用同一面向著地球。自月球形成早期,月球便一直受到一个力矩/url]的影响引致自转速度减慢,这个过程称为潮汐锁定。亦因此,部分地球自转的角动量转变为月球绕地公转的角动量,其结果是月球以每年约38毫米的速度远离地球。同时地球的自转越来越慢,一天的长度每年变长15微秒。
月球对地球所施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起因之一。月球围绕地球的轨道为同步轨道,所谓的同步自转并非严格。由于月球轨道为椭圆形,当月球处于近日点时,它的自转速度便追不上公转速度,因此我们可见月面东部达东经98度的地区,相反,当月处于远日点时,自转速度比公转速度快,因此我们可见月面西部达西经98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又由于月球轨道倾斜于地球赤道,因此月球在星空中移动时,极区会作约7度的晃动,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再者,由于月球距离地球只有60地球半径之遥,若观测者从月出观测至月落,观测点便有了一个地球直径的位移,可多见月面经度1度的地区。这种现象称为天秤动。
严格来说,地球与月球围绕共同质心运转,共同质心距地心4700千米(即地球半径的2/3处)。由于共同质心在地球表面以下,地球围绕共同质心的运动好像是在“晃动”一般。从地球北极上空观看,地球和月球均以迎时针方向自转;而且月球也是以迎时针绕地运行;甚至地球也是以迎时针绕日公转的。
很多人不明白为甚么月球轨道倾角和月球自转轴倾角的数值会有这么大的变化。其实,轨道倾角是相对于中心天体(即地球)而言的,而自转轴倾角则相对于卫星(即月球)本身的轨道面。在这个定义习惯很适合一般情况(例如人造卫星的轨道)而且是数值相当固定的,但月球却非如此。
月球的轨道平面(白道面)与黄道面(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保持著5.145 396°的夹角,而月球自转轴则与黄道面的法线成1.5424°的夹角。因为地球并非完美球形,而是在赤道较为隆起,因此白道面在不断进动(即与黄道的交点在顺时针转动),每6793.5天(18.5966年)完成一周。期间,白道面相对于地球赤道面(地球赤道面以23.45°倾斜于黄道面)的夹角会由28.60°(即23.45°+ 5.15°) 至18.30°(即23.45°- 5.15°)之间变化。同样地,月球自转轴与白道面的夹角亦会介乎6.69°(即5.15° + 1.54°)及3.60°(即5.15° - 1.54°)。月球轨道这些变化又会反过来影响地球自转轴的倾角,使它出现±0.002 56°的摆动,称为章动。
白道面与黄道面的两个交点称为月交点--其中升交点(北点)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面以北;降交点(南点)则指月球通过该点往黄道以南。当新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日食;而当满月刚好在月交点上时,便会发生月食。
轨道资料
平均轨道半径 384,400千米
轨道偏心率 0.0549
近地点距离 363,300千米
远地点距离 405,500千米
平均公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平均公转速度 1.023千米/秒
轨道倾角 在28.58°与18.28°之间变化
(与黄道面的交角为5.145°)
升交点赤经 125.08°
近地点辐角 318.15°
默冬章 (repeat phase/day) 19 年
平均月地距离 ~384 400 千米
交点退行周期 18.61 年
近地点运动周期 8.85 年
食年 346.6 天
沙罗周期 (repeat eclipses) 18 年 10/11 天
轨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5°9'
月球赤道与黄道的平均倾角 1°32'
物理特征
赤道直径 3,476.2 千米
两极直径 3,472.0 千米
扁率 0.0012
表面面积 3.976×10^7平方千米
扁率 0.0012
体积 2.199×10^10 立方千米
质量 7.349×10^22 千克
平均密度 水的3.350倍
赤道重力加速度 1.62 m/s2
地球的1/6
逃逸速度 2.38千米/秒
自转周期 27天7小时43分11.559秒
(同步自转)
自转速度 16.655 米/秒(于赤道)
自转轴倾角 在3.60°与6.69°之间变化
(与黄道的交角为1.5424°)
反照率 0.12
满月时视星等 -12.74
表面温度(t) -233~123℃ (平均-23℃)
大气压 1.3×10-10 千帕
月球周期
名称 Value (d) 定义
恒星月 27.321 661 相对于背景恒星
朔望月 29.530 588 相对于太阳(月相)
分点月 27.321 582 相对于春分点
近点月 27.554 550 相对于近地点
交点月 27.212 220 相对于升交点
关于“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501-427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admin”!
希望本篇文章《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关于月的知识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