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

网上科普有关“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网上科普有关“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口述:郑朝光。浙大二院儿科副主任医师,浙二儿科医疗组组长。擅长于儿内科各种疑难杂症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擅长于儿童孤独症谱系障碍,小儿肝病,抽动障碍,多动注意力缺陷,小儿慢性咳嗽,哮喘,湿疹,新生儿喂养,新生儿黄疸,睡眠障碍,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等。

早秋十月,空气中已有萧索之意。晨雾刚刚从病房大楼外的道路上升起,外面地铁正在建造中,有点乱但很安静。行人寥寥,但见树梢摇曳,微风廋然,寂静已极。

怎么这么早我就来医院了呢?因为心里一直放心不下昨天入院的那个新生儿宝宝。

推开新生儿科的门,就可以看到一张小床。刚刚出生两天的小甜甜也很安静地躺在这张小床上,露在被子外面的是一张嫩嫩的小脸。正在无力的吸吮着奶瓶。小脸有点苍白,呼吸也显得费力。

“10毫升的奶分好几次也不能完成。吸吮无力。但是比起昨天还是有进步了。“喂奶的护士也显得有点焦虑。

但是听到有进步的回答,我的心里还是稍感宽慰。

详详细细地检查了宝宝们之后,我抬起头,透过窗,看到外面工地上有一株紫藤花,有微风吹过,摇摆的小花瓣显得怪可怜的。

不喜欢喝奶

才出生两天的小甜甜怎么没有和自己的妈妈在一起?而却在新生儿科呢?小甜甜出生的过程和大多数的宝宝一样,随着一声响亮的哭声划破长空,哇哇落地。出生体重4公斤。一个大胖小子。一家人都洋溢增添丁的喜悦当中。

在出生的第一天,小甜甜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睡眠中度过,也不喜欢吃奶,奶到嘴边也不会去吸吮。

无论从BD来的科普,还是各种自媒体得到的知识,都会说新生儿宝宝的睡眠时间比较多,出生前几天可能会一天多达20小时的睡眠时间。于是妈妈也并没有觉得异常。只是觉得孩子特别乖巧。但是爱睡觉的新生儿一定都是正常的吗?

妈妈眼中的“乖巧”却引起了我们新生儿医生的重重的担忧。医生眼中的乖巧的孩子应该是吃得欢,睡的香,尿的远,面色红润,哭的响,动的有劲,收放自如的模样。

小甜甜的表现用专业的说法就是属于少吃少哭少动。这种情况首先考虑的是发生了新生儿感染,于是立马安排血液检查。

吓人的化验结果

很快化验结果出来。当看到化验结果的时候,我的心跳当时是停顿了一下,也可能是发生了一次早搏。

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三个提示感染的指标的数值已经高达正常值的数十倍。这属于重症的细菌感染。细菌已经入血,医学上称之为“新生儿败血症”。如果不马上采取措施,接着就马上发生“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这样的一条龙反应。治疗立马变得刻不容缓。

抽丝剥茧,顺藤摸瓜,寻找感染源

孩子从出生到现在也不过刚刚一天的时间。这么短的时间,也没有离开过病房,那么这个感染的细菌从哪里来的呢?

回顾孩子的历程。从子宫,经过妈妈的产道,就在病房的小床。医院的操作都是严重执行无菌操作的流程。期间也没有接触到特殊的其他人。所以感染 发生的途径可能有以下三种:

1、宫内发生的感染:妈妈可能有子宫内膜炎等感染性疾病,导致孩子在子宫内就发生了感染。但是回顾妈妈的病史,这个可能性被排除了。妈妈的产前检查情况,没有提示有感染性疾病的存在。

2、孩子在出生过程中被感染了:可能妈妈的阴道存在寄生了某种细菌,平时妈妈没有发病,也没有症状,但从孩子出生经过产道的过程中导致了感染的发生。

3、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出生后,在产房发生的感染。但是出生之后的操作,严格的无菌操作,细菌感染应该是无懈可击的。

医生有时候就像是福尔摩斯,我们判断问题最大的可能就是出在了上面分析的第二种情况。

血培养让细菌无处遁形

体现浙大二院综合实力的机会来了,在我们抓紧治疗的同时,细菌室的同时打来危急值电话。孩子的血培养提示有阳性菌生长。很快报告出来,细菌原形毕露,和我们之前的判断完全吻合。

无乳链球菌。一旦凶手确定,子弹马上上膛。虽然凶手非常凶悍,但是最有效的武器却是一种最古老,最便宜的药物---青霉素。这就是精准医疗。在精确定位打击下,在接着的几天内,孩子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所以不一定严重的疾病就需要昂贵的药品。精准医疗有效避免了过度的医疗。让患儿在获益最大的同时,副作用也是最小的。

什么是无乳链球菌

无乳链球菌又称B组链球菌。这是一种革兰氏阳性菌,平常就定植在人的生殖道和胃肠道。所谓定植也就是在日常情况下基本可以做到人畜无害。

定植在妈妈生殖道的无乳链球菌,在孩子经阴道分娩的时候非常容易造成新生儿宝宝的感染。早发型的感染往往发生在出生后12小时之内。当然也有发生在出生后6-90天后的,这个叫做迟发型感染。

新生儿一旦感染了无乳链球菌非常容易导致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导致死亡。

如何预防新生儿发生无乳链球菌感染

1、发现有无乳链球菌定植的准妈妈:

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COG) 2019年的指南推荐所有孕妇在36-37+6周时 无乳链球菌的直肠阴道筛查培养,但以下两种情况除外:已经发现这次怀孕有无乳链球菌的菌尿症和之前有分娩过无乳链球菌感染的新生儿。

2、发现容易导致新生儿感染无乳链球菌的高危因素:

产时发热 38

在妊娠37周前分娩

胎膜破裂 18 时

以前分娩过GBS病婴

此次孕期存在GBS菌尿症

如果有上述的情况存在,那么就是给准备进行阴道分娩的准妈妈进行抗生素的预防治疗。剖宫产的孩子发生感染的几率很低,不一定需要进行预防使用抗生素。但是如果有子宫内膜感染的也是需要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这倒不是预防了,也是针对准妈妈进行治疗

产前检查提示无乳链球菌定植是否一定要剖宫产

既然剖宫产的孩子发生母婴无乳链球菌交叉感染的几率较低,那么都采用剖宫产得了?不是这样的。毕竟剖宫产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手术,对于妈妈和孩子都是不利的。是否需要剖宫产需要严格按照产科医生的标准进行。

经过两周的住院治疗,小甜甜终于可以出院了。在出院的那天,艳阳漫天,桂香满园,小甜甜偎依在他妈妈的怀里,样子舒服而且可爱。14天对于生命的历程只是短暂的一瞬,但是小甜甜这经过的14天,确实是惊心动魄的。相信在他父母的照料下,小甜甜一定会 健康 快乐地成长。

小甜甜出院了,但是新生儿科医生还要继续坚守阵地,继续运用精准医疗的手段,给每个孩子带来最精准,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

目前在浙二儿科,不但在新生儿学科方面,在小儿神经,小儿肝病等学科内容方面也大量使用了精准医疗技术。比如基因组测序确定癫痫的致病基因,选用特定药物。运用宏基因技术,确定肝病感染患儿的感染病原等等。

(原标题《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编辑董小易)

首先需要声明, 这不是一篇严谨的科普文章 ,仅仅是我个人对“意识”的一些理解;文章中涉及的概念与观点可能不符合客观事实,也可能与主流科学相去甚远,甚至存在逻辑漏洞,还请诸位多多见谅,毕竟我本人的知识十分有限;

这里,我们将“意识”定义为生物对外界产生感知到做出反应的过程;

这样,“意识”与“灵魂”就有所差异,毕竟,“灵魂”是否存在还是个存疑的问题,但我们无法否认生物都能对外界产生感知并做出反应;即使简单如草履虫,也能感受溶液的浓度差异,然后摆动鞭毛,做出趋利避害的反应。

同时,也将“意识”的作用限制在“生物”的范围之内,石头是否有“意识”我们就不得而知了;也许地球上有非碳基生物形式存在,并产生我们无法探查的意识,在这里我们暂时就不讨论了。

弗洛伊德将意识分成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潜意识),我们这里借用这种分层思想,也将意识分成三层,但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将意识分成 习得意识 , 中间意识 和 遗传意识 。

正如名称所示,习得意识是生物通过后天学习而得到的接收外界刺激并做出反应的过程;比如黑猩猩的幼崽可以通过观察成年猩猩的行为学会用石头或者其他硬物敲开坚果并吃到果仁的技能;人类可以通过长期学习、模仿学会一门或者多门语言;很明显,黑猩猩的幼崽不会用石头作为工具来获取食物,刚出生的人类婴儿也不会说任何话语,但通过后天学习,他们都能获得像使用工具,说话这样的能力;这种生物通过后天习得的意识我们称之为“习得意识”;

中间意识是从“习得意识”发展而来的。在生物或漫长或短暂的生命过程中,通过学习,我们产生了各种或有用或无用的“习得意识”;这些意识有些很强烈,有些很薄弱,有一些竟如此强烈,以至于感知到某些外部刺激之后,不经过任何思考,我们就会做出特定的反应;如果我们曾经被火烫伤,那么下次手再次靠近火苗时,即使尚未感觉到疼痛,我们也会马上抽回手;上一次烫伤时我们的疼痛感受是如此强烈,以至于这种“习得意识”以某种形式固化到了我们身体里,变成了“中间意识”;

遗传意识是生物最基础的意识;它是生物在长期演化(一般我们称之为“进化”,但是也有很多人认为“进化”这个叫法并不准确,它带了过于强烈的主观色彩;个人也认为生物的发展并不存在主观的方向,只是对当前环境的一种适应;一旦环境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当前环境而发展出来的特征很大可能性就不再能适应新的环境了;所以这里我们把生物为适应环境而做出的改变称为“演化”。)过程中,固定在DNA中的意识;就像一台机器的出厂设置,遗传意识为生物提供了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正如我们上面提到的草履虫,我们相信,刚刚分裂完成的草履虫并没有进行任何学习动作,它的趋利避害反应完全是从父代草履虫中遗传来的;再如,刚出生的婴儿就有“吸吮反射”,这种反射是在人类演化过程中固化到我们DNA里的(最初也许存在没有“吸吮反射”的新生儿,但这些新生儿相比于有“吸吮反射”的新生儿更容易夭折,最终,“吸吮反射”的基因保留了下来。)

意识的这三个层次由浅入深,但,彼此之间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清晰,很多情况下,他们彼此是混杂在一起的。

前面我们提到过,“习得意识”是生物通过后天学习产生的;那么具体是怎么产生的呐?这一点对我们后面的讨论十分重要。

我们对外界感知的产生、传输,以及做出反应的指令的下达过程都有赖于遍布全身的神经元,这些神经元最终汇合在大脑中,向大脑发送信号,并接收大脑指令;大脑是由几亿个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电路,神经信号(电信号)在这些电路中传播,并对这些电路产生影响;这种机制如何跟“习得意识”产生关联的呐?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小学课本里课文后面那一句“朗读并背诵全文”,我们可以拿这个例子说明一下“习得意识”的产生过程。通常我们是通过不断朗读,最终做到不看课本也能逐字逐句复述整篇文章的;如果把这个过程用神经元的活动来描述的话,就是这样的,视神经细胞接收到了纸面反射的光信号,这些光信号在视神经细胞中转换成电信号,电信号沿着神经细胞一直传输到大脑;不同模式的电信号会导致不同组合的多个神经元产生兴奋,不同组合的神经元的兴奋就对应不同含义、不同发音的文字(这种电信号到文字含义的关联关系是在这之前以类似的方式建立的。);大脑接收到这些电信号之后,依据之前的经验对这些电信号做出识别,并发出“朗读”的指令(电信号),这些指令传输到对应的身体组织,最终我们就可以大声朗读我们看到的文章了。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大脑不断处理这些电信号,对应的神经元不断产生兴奋,多次之后,这些“神经元兴奋组合”最终形成了书本上那篇文章在我们大脑中的映射,最终即使不看书本,我们也能复述整篇文章的内容。

这就是“习得意识”的产生;通过不断地重复接收某种刺激,使大脑中特定的神经元以重复产生相同的兴奋,最终这种兴奋固化在大脑中,从而产生“习得意识”。

“中间意识”比“习得意识”更深一个层次,它介于“习得意识”与“遗传意识”之间。前面我们提出,大脑通过接收刺激产生“习得意识”,如果这些刺激不断重复,大脑不断强化这种特定模式,以至于不经过思考或回忆,就能理解这种模式所代表的含义,并做出相关的反应;这时候,我们认为这种“习得意识”已经转化为“中间意识”了。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意识转化”。如果某个“习得意识”产生的过程不再重复出现,那这个“习得意识”就会逐渐削弱,直至消失;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意识消退”。当然,它消失的过程可能是漫长的,也可能是短暂的,这跟个体差异有关;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冷却期”。

再举个例子,回想一下,你首次接触电脑时是怎样打字的?大部分人肯定是用“一指禅”在键盘逐个字母敲出一句话的,大脑这就是不断接收刺激的过程;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我们可以做到不看键盘就能双手打字,这时“习得意识”就产生了;如果后期不再接触键盘打字,那这个“习得意识”回随时间减退,直到你完全忘记了怎么使用键盘打字;如果工作生活中经常接触键盘,经常使用键盘打字,打字过程完全不需要思考每个键的位置,这时就形成了“中间意识”。

当然,“中间意识”也是可能消退的;只要冷却期足够长,对于生物个体而言大部分“中间意识”与“习得意识”都是有可能消退的。

“遗传意识”的产生需要漫长的生物演化过程;在生物长期演化过程中,那些适应环境的“中间意识”逐渐以“适者生存”的方式固化在遗传物质中,从而产生了“遗传意识”,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百万年,甚至上亿年。对于某个生物个体而言,甚至对于某个生物群体的很多代而言,“遗传意识”都不会产生很大变化。

做一个不太现实的假设,假如某一天地球环境发生了某种变化,人类走路时只能先迈右脚,否则就会受到某种惩罚,这种情况持续上百万年、几亿年之后,走路先迈右脚的“意识”就有可能形成“遗传意识”,到那时,人类走路永远都先迈右脚,甚至没有人会质疑为甚么要先迈右脚;

生物是否都能形成这三个层次的意识呐?我们认为答案是否定的。有些生物,主要是低等生物(比如,细菌,病毒,草履虫等)没有学习行为,也就无法形成“习得意识”和“中间意识”,它们的所有意识都是遗传自父代的“遗传意识”;高等生物(人类,鸟类,鱼类等),有学习行为,可以形成全部三个层次的意识。那么,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的界限在哪里?我们认为不存在这个明确界限,而是存在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里,由高等到低等的过渡过程中,“习得意识”和“中间意识”是逐渐弱化直至消失的,最终,低等生物只有“遗传意识”;

生物在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各个层次、各种形式的“意识”,这些意识帮助生物适应所处的环境,提高自身的生存几率,完成自我生物扩张的目的。

? ? 科里亚埋下的木匣告诉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无论是生物个体,还是群体,意识也是不断发展的。

正如我们在意识形成中描述的,“习得意识”可以转化成“中间意识”,“中间意识”可以转化成“遗传意识”,这个过程我们就不再详细讨论了,我们主要想讨论各层“意识”的发展,这对我们后面讨论“意识转移”有一定帮助。

? 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我们小时候的梦想是当科学家,当医生,当警察,这时,我们所处的环境比较单一,关于这些职业的观念(重复神经刺激)主要来自父母,这些观念不断刺激我们的大脑,就形成了“习得意识”;但是,等我们成长到一定年龄,接触的环境更广,观念更多,个人心智逐渐成熟,逐渐有了其他人生方向可以选择,这时候,我们认为关于未来职业方向这个“习得意识”产生了变化与发展。

如果将这个过程看成是神经元的活动,那大体应该是这样的:最初,大脑接收到环境中有关于“未来职业”的信息,这些信息对大脑中某组特定神经元产生刺激,这种刺激重复多次之后,这一组特定的神经元就会形成一种反应模式(即受到特定刺激每次都会给出相似的反应),这个“习得意识”就形成了;后来,随着环境变化,大脑接受到的有关于“未来职业”的信息也发生了变化,这些信息会刺激大脑中的另一组神经元(当然,这组神经元与前面提到的那一组神经元大部分应该是相同的),之前形成的反应模式就会发生变化,这时就产生了“意识发展”。

在“意识产生”中我们描述过,中间意识是由“习得意识”转化而来的,那么随着“习得意识”的发展变化,“中间意识”也会产生响应的发展,只不过“中间意识”的发展相较于“习得意识”会有延后,毕竟“中间意识”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形成。

“遗传意识”的发展在短时间内是很难产生发展的,或者说,就生命个体的生命周期而言,很难体现出“遗传意识”的发展。

“遗传意识”是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固化在生物遗传基因中的,它的发展也会体现在基因层面;低等生物虽然没有学习行为,无法形成“习得意识”和“中间意识”,但是它的基因是可以变异的,在基因变异过程中,他的“遗传意识”也会产生发展。高等生物通过不断学习,“习得意识”演变为“中间意识”,“中间意识”在长时间的演化过程中逐渐固化在基因中;当然,高等生物也可以通过变异直接产生“遗传意识”,但相对于低等生物而言,高等生物的数量收到环境容量的限制比较大,也就是高等生物相较于低等生物而言数量较少,变异基数也就比较小,变异产生的特征能适应环境的概率也就相对较小,通过变异产生的“遗传意识”保留下来的几率也就小得多。另外,从长期来看,极端的变异最终会回归到正常演化的过程中,这一点我们可以另外讨论。

总而言之,各层“意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逐渐发展过程中的,只不过,有些发展比较明显,有些发展需要很长时间体现出来。

意识的“不确定性”主要体现在“习得意识”上,相对于“习得意识”而言,“中间意识”和“遗传意识”的“不确定性”相当有限的,我们认为他们的“不确定性”是递减的,以至于“遗传意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基本是不变的,除非产生了较大的变异,或者异变(病变)。所以下面我们主要讨论“习得意识”的“不确定性”。

我们前面的描述虽然没有明确说明,但我们还是将我们的大脑定义为神经元的组合,将刺激定义为神经元之间传递的电信号,将“意识”定义为神经元的兴奋,也就是电信号的产生与传递;有人会说这陷入了“还原论”的漩涡,将所有“意识”定义为神经元的活动,完全否认了生物的主观能动性,怎么能解释不同生物对相同刺激的不同反应呐?

这里我们不准备否认我们的观点偏向“还原论”,也不准备否认生物的主观能动性。

需要明确一下,我们认为个体之间的基础配置是存在差异的,这些差异在不同种类生物之间表现得相当明显,在同种类生物的不同个体之间也存在差异;生物意识的物理基础是电信号的产生与传递,这一基础在低等生物与高等生物中都是相同的,但是由于生物种类之间与生物个体之间的差异,外部刺激形成的电信号在生物内部形成的反应模式是不完全相同的,这在“意识”层面定义了生物多样性。

常识告诉我们,生物的“意识”是不确定的,即同一个体,相同外部条件下,对刺激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比如,中午感到饥饿的时候想吃的是饺子,到了晚上,再次感到饥饿的时候又想吃牛排了。如果将“饥饿”这个意识定义为神经元之间的电信号,那这些电信号所形成的生物反应应该是相同的,怎么还会出现饺子与牛排的差异呐?前面介绍过,生物的意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外部刺激的变化产生“发展”,这些发展正是不确定性的形成因素;退一步讲,即使没有新的刺激对特定意识产生影响,还有“时间”这个变量,时间会使意识产生“消退”,这也也会加剧意识的“不确定性”。

如果从底层电信号的角度理解,生物的意识确实都被束缚在物理、化学定律里,也就没有主观能动性可言了;如果从高一个层次的“意识”层面理解,生物所经历的过往形成了生物的“意识”,随着意识的发展与消退,产生了不确定性,既然这些“意识”是属于生物个体,那这些“不确定性”也就属于生物个体;

关于“主观能动性”,我们认为这不是个底层概念,也就是说它不是针对电信号层面的,而是针对“意识”这个抽象层面的,在这个层面上,生物过往的经历和流逝的时间一起定义了生物的“主观”,生物依据这些“主观”做出的决定,当然也是生物自身的“能动性”。

需要明确一下,这里所说的“意识转移”指的是将生物意识以某种形式分离出来,并存储或植入到另一种介质上。

我们不准备讨论“意识转移”的具体方法,而是直接假设,生物的意识可以转移;我们想讨论的是,意识转移之后,生物个体对自我的认知,也就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或者“我还是我吗”。

? 生物与“意识转移”相关的发展方向,我们可以做一些的预测,实际上某些情况已经实现了;一种实现方式是逐步替换生物器官与组织,高等生物最终替换会大脑;这种方式主要会在人类中实现,当然,如果某一天地球环境不再适合原生生物生存,人类为了保留生物多样性,或者仅仅是情感上的需要,也可能会为自身之外的其他生物做类似的器官和组织替换;另一种实现方式是直接将生物意识分离出来,存入计算机;

无论哪种方式,类似于“黑客帝国”中的世界并非不能成为现实,稍有不同的是,我们认为一旦人类能够实现“意识转移”,为了实现自我扩张,最终所有意识将融合为一个集体意识,这里我们不再详细讨论。

第一种方式我们已经部分实现了,人造器官的发展就是这种情况的具体实现,无论是生物性,机械性,半机械半生物性的人造器官,我们相信随着材料科学等相关科学的发展,机械性器官是这条路最终的发展方向,包括高等生物的大脑;在这个逐步替换的过程中,生物的“自我认知”也会逐步发生变化;生物的力量会变强,寿命会变长,视力会变得异常锐利,嗅觉会变敏感,接收、存储知识的方式也会发生变化等等;生物接收外界刺激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对外界的反应也发生了变化,这些新的刺激会形成新的反应模式,生物的意识也会随之产生新的发展,由于这个过程是逐渐实现的,生物的意识也是逐渐发展的,自然,生物的“自我认知”也会逐渐适应新的身体。

那如何回答“我是谁”以及“我还是我吗”这些问题呐?正如我们前面讨论过的,生物的自我认知源于生物的过往经历与时间,那这两个问题就可以回答了,“我是我过往经历与时间的集合”,“我还是那个发展中的我”。

直接将意识转移到计算机中以实现“意识转移”的方式与前我们刚刚讨论的逐步替换相比最大的不同是直接进行“意识转移”将立即失去原有的意识载体(也就是生物体),这种变化对生物意识而言太过剧烈,没有旧有意识与新意识之间的过渡;虽然旧意识保留在新的容器中,但绝大部分旧意识不能适应新的刺激,也无法做出响应的反应;这时候就不得不抛弃原有的意识,以新的外部刺激为基础形成新的意识;这种新形成的意识与旧意识差异如此之大,以至于意识的自我认知会产生撕裂,“我”不再是“我”,而是一个全新的个体,一个从“意识转移”完成那一刻的经历所定义的独立个体。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哪种转移方式,无论意识容器是物理形式的模拟大脑还是软件形式的模拟大脑,我们讨论的前提都是新的意识容器能产生“意识发展”,因为这是生物意识发生变化前提条件。

另外,我们认为生物的发展方向不会是单一的一条路线,而更可能是多条路线并行发展,相互交叉,最终会实现我们提到的意识融合。

最后,限于篇幅,有很多问题我们没有进行讨论,如:意识的复杂性,意识异变等等,我们又机会将在其他文章中讨论。

最后,再次声明,这不是一篇严谨的科普文章,不是!

关于“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admin]投稿,不代表平和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resphina.com/cshi/202501-1470.html

(146)

文章推荐

  • 医林正骨丨“倒走”真的简单养生?

    网上科普有关“医林正骨丨“倒走”真的简单养生?”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医林正骨丨“倒走”真的简单养生?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天天倒退走,活到九十九。”相信这句谚语,不少朋友们都有所耳闻。一直以来,“倒退

    2024年12月15日
    3
  • 《不会飞的鸟》幼儿园教案

    网上科普有关“《不会飞的鸟》幼儿园教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不会飞的鸟》幼儿园教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我

    2024年12月28日
    201
  • 《机械公敌》的英文简介

    网上科普有关“《机械公敌》的英文简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机械公敌》的英文简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SetinafutureEarth(2035A.D.)whererobotsarecommonassis

    2024年12月28日
    181
  • 餐饮健康证办理流程

    网上科普有关“餐饮健康证办理流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餐饮健康证办理流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餐饮健康证办理流程如下:1、带上身份证在健康证办理处领取健康检查表,按表上要求逐项填写清楚,贴上本人照片。2、凭健康证办理处出具的缴费

    2024年12月29日
    127
  • 100个英文名字女孩

    网上科普有关“100个英文名字女孩”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100个英文名字女孩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取英文名这件事真的不太容易要么被外国人吐槽:要么在语境中使用有点嗯~:比如Kitty和Happy:别人向你打招呼:Hello,Ki

    2024年12月29日
    172
  • “秫”、“秸”、“杆”的读音分别是什么?

    网上科普有关““秫”、“秸”、“杆”的读音分别是什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秫”、“秸”、“杆”的读音分别是什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shújiēgǎngān秫shú简体部首:禾五笔:TSYY总笔画:10撇,横,竖,

    2024年12月29日
    135
  • 百科小知识手抄报内容_2

    网上科普有关“百科小知识手抄报内容”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百科小知识手抄报内容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百科小知识手抄报百科小知识手抄报1.科普小知识手抄报内容科学的魅力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带着好奇心去主动探索,会发现

    2025年01月01日
    132
  • 保护花草树木宣传语

    网上科普有关“保护花草树木宣传语”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保护花草树木宣传语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爱护我们的地球,从点点滴滴做起!2.保护绿色是责任,爱护绿色是美德。3.草儿可爱,大家爱4.

    2025年01月03日
    190
  • 《新广告法》哪些词算是极限词不能使用?

    网上科普有关“《新广告法》哪些词算是极限词不能使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新广告法》哪些词算是极限词不能使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新广告法》禁用极限词包括:?1、「最」最、最佳、最具、最爱、最赚、最优、最优秀、最好、

    2025年01月04日
    180
  • 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其应用

    网上科普有关“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其应用”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八年级下册物理公式及其应用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2009年物理中考复习---物理公式单位换算:1m==10dm=102cm=103mm1h=60min=3600s

    2025年01月04日
    130

发表回复

本站作者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4条)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06日

    我是平和号的签约作者“admin”!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06日

    希望本篇文章《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能对你有所帮助!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06日

    本站[平和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 admin
    admin 2025年01月06日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才出生几个小时就被感染!这几点要注意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

    联系我们

    邮件:平和号@sina.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我们